目标总是停在“想搞钱”“想升职”却落不了地?本文用一连串职场小故事,把SMART原则拆成“具体-可测-可达-相关-时限”五步,让你看清:模糊愿望与可执行目标之间,只差一把“颗粒度手术刀”。学会它,沟通、计划、甚至给AI写提示词,都能一次说清、一次做对。
今天小编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大家,SMART原则的重要性。
其实,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处事逻辑都在遵循smart原则,只是大多数人不自知而已;当然还有很多人可能真的他很缺乏。比如公司新来一个同事,需要老员工去教会他一些东西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好多的问题,其实底层都是缺了职场的第一个性原理的原则,就叫smart原则;说白了,就是要把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表达,我们的行动,我们的计划诸如此类的,都变得符合这个原则的部分,让我们变得脑子更清楚,说话更精准,干活更明白;跟领导的沟通跟团队的协同,制定工作计划,询问客户需求,交付客户需求、个人的成长计划等方方面面。
SMART,这5个字母分别是什么?
S指代Specific,它表示的意思是“具体”;M指代Measurable,表达的意思是“可测”;A代表的是Achievable,表达的意思是“可达”;R指代的是Relevant,表示“相关”;然后T指代的是Time-bound,表示“有时间限制”。这5个部分合在一起,就是我们讲的smart的全部。
首先,什么叫做具体?S
经常有朋友在一起聊天最近有什么人生的追求和挑战或者想干嘛,我们就想搞钱,我说想搞多少钱很多钱,他很有可能搞不到钱,因为他树立的目标不具体;诸如:我要搞钱,我要减肥,我要升职,我要加薪,所有的人都会有欲望,但是没有清晰的目标,所以欲望是不可达到的,只会心乱;只有目标,并且按照这个smart原则,你才能一步一步的把它列成你要该干些什么。
另外一个人说我懂了,我要搞钱我要搞100万,比前一个更具体,但是这100万能不能再对它进行一个拆解,让它变得更加的具体,比如说未来三个月,我打算要做到100万,我有什么样的一些事情我觉得是我需要去做的,我知道我要先学习学什么,我要学理财知识,什么样的理财知识,我要学会存钱,你打算具体学存钱的哪个部分会看哪些书或者听哪些课,还是去请教别人,请教谁呢?那本书是什么样的?那本书具体你打算怎么读?连续不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在追问的是一件事:能不能更具体!只要不具体就不会产生行动,很多人说我执行力好差,其实不是你执行力差,是你脑子没想清楚这个逻辑;所以但凡想的多,事儿又没成,你想的一定不具体。尽可能追问自己,让这个问题变得怎么样,更加的具体,以至于最后能产生实际的行动;沟通层面上也需要具体,还是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
有些领导跟员工讲说我们要以客户为中心,这样是不具体的,员工回去仍然不知道要干些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应该问问领导领导以客户为中心,具体我们是要看我们的哪类客户,然后说这哪类客户你回去不会自己想吗?注意领导上情绪了,因为你指出了他不具体的情况对吧?我们可以说:领导我回去拿个方案,然后您来看一看是不是我回去还是要把它做细化。领导答不上来,我要替领导把它答上来,然后让领导选,所以具体这件事情在定目标在做计划,在做方案,在做沟通当中都非常关键,就怕空对空。
对齐颗粒度,打套组合拳,沉淀方法论;只要不具体就不会什么有清晰的沟通和具体的动作,到最后都是上坟烧报纸糊弄gui。
还需要注意具体到什么地步算是最好的具体。它俩之间实际是有关联的,记住在职场当中,谁会用数据说话,谁有话语权,发现说服不了领导,最佳的方式是回去找数去:用户数据,行为数据,各种各样的经营数据,流程数据;好使!!!
第二:什么叫可测?M
面试的时候是不是很多人经常被追着问:团队多少个人?这么多人大概的收入是多少?怎么人均的收入是多少,你们产品单价是多少?全年做了多少?你们做了多少人次?是不是全部在问数,因为这个东西是可测可量化的,好坏多少这些都是形容词,大家在职场当中一定要记住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要把形容词都给我把它变成数,因为数是公平、公正、客观可测的标准,并且带有话语权,脑子里一定要有数,很多同学说下如果数学不好是这样的,这些数几乎用不到高中以上数学知识,几乎是小学六年级以内的加减乘除的这一些数学应用题,所以不要有畏难情绪,就觉得数学不好怎么样。
第三:什么叫可达?A
很多同学在进行沟通和目标管理的时候,经常对“可达”是没概念的,可测之后一定要有可达性;领导说下个月做200万,领导经常拍脑袋把自己脑袋都拍没了,200万,如果我发现这件事是根本做不到的,这个时候还是拿数据说话。
第一个历史数据你这个月让我做那么多,上个月你说这个月和上个月不可比,我们看看去年的这个月,我们要用历史的数据来讲,这个数据的变化它一定是是线性的,而不可能形成指数的突变,如果你非要指数的突变,我们的投入的其他的东西会不一样,但不可能说原来所有一切照旧的情况下,我这个月给你做个图片,所以一旦领导给你拍脑袋,你就给他用可达的角度去取数据。
第一种方式历史数据;第二类方式客观的同行数据,所以有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去跟同行交朋友互换经营信息,因为这个数实际很重要;第三个维度,资源(也叫向上管理);如果领导给你定高目标,刚才两个技术你都用了看历史数据看同行数据,领导仍然告诉你不行,那你需要争取对等的资源。
第四:什么叫相关?R
实际上真正的有目标的做事的时候,“相关”是首先应该被考虑的,因为R和S之间是一个拆装和组合的过程;比如:我们有一个全年的大目标,我们需要把一个全年的大目标分解到月度目标,我们需要把月度目标分解成我们每天要做的事儿,这个是不断的用S去做工作,但是我每天做的事儿能不能回归到月度目标,能不能回归到年度目标,这个就是R;很多时候一旦目标拆的太细,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忘了为什么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
管理学中有一个说法叫:“原本有手段要达到目的,但最后我们把手段变成了目的,这是管理的退行。”意思就是说,周一我们要开个周会,主要的目的是把这周的工作我们要捋一遍,周会是什么手段,把这周的工作捋一遍,大家通通气知道彼此对方要干什么。经常有的时候会开着周会,大家变成说周一要开周会,就把这个手段变成目的了。然后一到会上觉得也没啥好聊的,大家各自说各自的,说完散会,就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很多人上班上到最后会觉得自己有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己在岗位上没成就感,就是因为缺乏了R的问题。
最后,什么是时间性?T
时间性是生产工作中的最关键客观指标,现代工业革命开始之后,时间变得极其重要,“工作日8小时”这一规定到现在的历史不超过200年,现代工业生产需要协同,而协同就一定需要时间表,所以每做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什么时间做完”,至少要在后面要给一个time,要给一个时间表
番外:很多人用不好AI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懂Smart原则
能帮我写一个开会的时候用的发言稿吗?能帮我写一个开场白吗?能帮我写一段文案吗?我想做自媒体,我下面该怎么做?往往AI给你的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语,甚至还会忽悠你,对吧!!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你给AI的指令不够。如果你能非常好的用smart原则,把你的所有的提示词指令进行梳理,AI给你的答案经常是让你惊掉下巴的。
以上内容为小编的第一视角,以各位同学共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