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作,这下彻底得罪了俄罗斯!
数百枚导弹,直接提供给乌克兰!德国方面称“我们需要能够深入俄罗斯领土的远程武器系统,以打击俄罗斯仓库,指挥中心,机场飞机等”! 从军事角度看,这种掠地飞行的隐身武器能贴着树梢以1090公里/小时的速度突防,400公斤穿甲弹头足以把俄罗斯边境机场的飞机炸成废铁,更别说那些藏在树林里的弹药库了。 德军现役的600枚导弹里,至少150枚能在72小时内完成战备转换,这效率比当年闪电战的装甲集群还快。 不过德国这步棋下得着实冒险。俄媒已经放出狠话,要是导弹打到莫斯科,俄军用“奥列什尼克”高超音速导弹摧毁德国境内导弹工厂的选项就会立即激活。 但如果乌克兰飞行员真要玩转这种精密武器,德国军事顾问很可能得亲自下场调试导航参数——这要是被俄罗斯卫星拍到,分分钟变成“北约参战”的铁证。 当年北溪管道被炸后德国敢怒不敢言,这次要是自家工厂被导弹犁平,默茨政府怕是连“误炸”的台阶都找不到。 政治博弈同样暗流涌动。绿党借着军援乌克兰的东风,在联邦议院预算委员会强行通过了83亿欧元的长期军援计划,这摆明了是要把德国绑上战车。 可他们忘了,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早就放话:“谁想当反俄先锋谁去,反正匈牙利不会为别人的战争买单。” 这种内部分歧在欧盟峰会上已经演变成了公开争吵——波兰要求德国加快交付“豹2”坦克,而意大利却在私下抱怨,自家企业因为对俄制裁损失了45亿欧元订单。 不仅如此,国际法层面的诡辩也很耐人寻味。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声称“乌克兰有权打击俄罗斯境内军事目标”,却故意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国际法允许的是自卫反击,而德国主动提供远程武器已经构成了“武装干涉”。 当年美国用“洗衣粉”当证据入侵伊拉克,现在德国又用“程序正义”包装军援,这套路简直如出一辙。 如今德国一边指责俄罗斯“破坏国际法”,一边在波罗的海扣押俄罗斯油轮,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做派,连国际海事组织都看不下去了。 但对乌克兰来说,这些导弹可能是把双刃剑。虽然理论上能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但俄军的S-500防空系统已经在别尔哥罗德部署了3个营,乌克兰飞行员驾驶F-16发射导弹时,怕是还没飞到发射阵位就会被击落。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德国提供的导弹需要配套的情报支持,而北约的卫星数据是否会毫无保留地共享,这本身就是个问号。 当年英国提供的“风暴阴影”导弹因为GPS信号被干扰,有30%的命中率打了水漂,这次“金牛座”能否突破俄罗斯的电子战网络,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