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太阳]二战后,裕仁多次出访欧美国家,但从未到过中国。在欧美,裕仁在多种场合鞠躬

[太阳]二战后,裕仁多次出访欧美国家,但从未到过中国。在欧美,裕仁在多种场合鞠躬下拜,表示忏悔。但是直到死去,他都没有踏足中国半步,更没向中国这个最大的受害国表示过忏悔,哪怕仅仅只是口头上的道歉都没有!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裕仁天皇是如何逃脱战争罪责的?)   1945年,当战争的硝烟终于散去,日本面对的是经济崩溃、食不果腹的现实。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裕仁,那个曾被奉为神明、号令军队侵略亚洲的昭和天皇。他将迎来怎样的审判?   回看裕仁的一生,似乎从童年起就与军事和权力牢牢捆绑。尽管他天生右手不便且视力不佳,却始终接受着军事、领导的教育。他的导师,正是在日本军事扩张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乃木希典将军。   在乃木的严苛训练下,军国主义思想在年幼的裕仁心中深深扎根。1926年继位后,他的统治期恰好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顶峰。   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侵华,一系列改变亚洲历史轨迹的侵略行动,都发生在他的治下。日本皇室不仅推崇武士道,更将天皇塑造成神。裕仁的实际权力,远非一个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可比。   战争一结束,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迅速成立,二战中的日本战犯纷纷被送上审判席。可出人意料的是,作为最高统帅的裕仁却安然无恙。这背后是美国方面麦克阿瑟精明的政治算盘。   裕仁很清楚自己的价值,他早早放出话来:要是审判他,整个日本恐怕会彻底崩溃。这番话与其说是警告,不如说是递给美国人的一张投名状。   美国不愿看到日本陷入无政府状况。当麦克阿瑟抵达日本后,裕仁主动登门拜访,不仅表示全力支持美国的占领政策,在随后的调查中,他更是巧妙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被军部架空的傀儡。   接下来,便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形象重塑工程。1946年元旦,裕仁发表《人间宣言》,亲口承认自己是人不是神,而让他形象逆转的,是美军建议下开启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巡幸”之旅。   他脱下大元帅军服,换上西装礼帽,专门学习英国王室的亲民姿态,走向食不果腹的普通民众。这位生性内向、久居深宫的君主显得拘谨不安,面对民众的诉苦,翻来覆去也只是辛苦了。   谁知这种笨拙,反而成了他最好的公关武器。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甚至有些可怜的君主形象,激起了民众巨大的同情心,也让“天皇无罪,只是被军部蒙蔽”的说法变得格外生动。   与此同时,日本新宪法的制定也提上日程。最终定义天皇地位的,只是两名年轻的美军尉官,他们将天皇的角色设定为国家团结的象征。日本政府虽有不满,裕仁本人却十分知趣。   裕仁的这番以退为进的策略,成效斐然。二战结束后,意大利等国君主纷纷被迫退位,而唯有裕仁凭借全力配合美国的姿态,几乎“无缝衔接”地实现了从专制神明到象征性君主的转变。   那个曾让无数侵略者山呼万岁的战争统帅,仿佛一直就是个人畜无害的虚位元首,舆论的力量着实可怕。然而,这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在亚洲受害国的眼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战争给亚洲带来了毁灭性灾难,中国更是首当其冲。可战胜之后,中国放弃数千亿美元的战争赔款。人们希望以宽恕换取日本民族的彻底反省。着眼于长远的和平与发展,中国选择了“以德报怨”。   可惜,这份大度与宽容,并未换来应有的尊重和感恩。裕仁天皇不安享晚年,甚至在战后开启欧洲访问之旅,向西方国家鞠躬道歉。但他一生从未踏足中国,也从未向中国人民表达过任何歉意。   这份选择性的道歉,与其说是遗忘,不如说是一种源于未被清算的傲慢。   裕仁在美军的干预和自身的谋划下,成功躲过了审判,但历史真正的伤口被草草掩盖。对加害者的宽恕,又要如何才能换来真正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