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3年,大汉奸刘赐胜杀人如麻,游击队长召来两个高手,限期十日除掉他,其中一人

1943年,大汉奸刘赐胜杀人如麻,游击队长召来两个高手,限期十日除掉他,其中一人笑道:“锄奸,何须十日,五日足矣!”

那年的初秋,安徽明光县笼罩在一种压抑的寂静中,日伪势力盘踞于此,汉奸刘赐胜仗着日本人的势,横行乡里,手上沾满了抗日志士和无辜百姓的血。

这人狡诈狠毒,行踪诡秘,老百姓恨得牙痒痒,背地里都叫他“刘阎王”。

新四军第二师铁路便衣大队早就盯上了他,教导员植品山心里清楚,不除掉这个祸害,明光县的老百姓就永无宁日。

植品山把任务交给了手下最得力的两个年轻人,一分队队长张士根和侦察员徐征发。

这两人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却已经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张士根从小跟着村里的武师习武,一身硬功夫,三五个人近不了身。

徐征发是个神枪手,驳壳枪玩得出神入化,跑动中左右开弓,弹无虚发。

他俩搭档多年,默契得像一个人似的。植品山给他们下了死命令:十天之内,必须除掉刘赐胜。

徐征发听完任务,嘴角一扬,露出个自信的笑容:“教导员,锄奸这种事,哪用得着十天?五天就够了!”

植品山知道他俩的本事,但还是叮嘱道:“刘赐胜狡猾得很,身边保镖不少,你们千万小心。”

张士根点点头,眼神里透着坚定:“放心,我们一定把这汉奸的脑袋提回来!”

接下任务的当天晚上,两人就摸进了明光县城,刘赐胜的宅子在城东,高墙大院,门口站着荷枪实弹的伪军。

白天硬闯肯定不行,他俩决定先摸清刘赐胜的活动规律,徐征发化装成卖菜的,在刘宅附近蹲了三天,发现这汉奸每天下午都要去城里的茶楼听戏,身边总跟着四个保镖。

张士根则混进了茶楼当伙计,把里头的布局摸得一清二楚。

第四天下午,刘赐胜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地进了茶楼。

他坐在二楼的雅座,四个保镖站在身后,眼睛不停地扫视四周。

戏台上唱着《霸王别姬》,刘赐胜眯着眼睛,手指在桌上打着拍子,完全没注意到角落里那双盯着他的眼睛。

徐征发穿着茶楼伙计的衣服,端着茶盘从刘赐胜身边走过,突然一个趔趄,茶壶里的热水泼在了刘赐胜身上。

刘赐胜跳起来大骂,保镖们赶紧围上来,就在这混乱的瞬间,张士根从后门闪进来,抬手就是两枪,两个保镖应声倒地。

徐征发趁机掏出藏在茶盘下的手枪,对准刘赐胜的胸口就是三枪。

这汉奸瞪大眼睛,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见了阎王,剩下的两个保镖刚要拔枪,徐征发一个扫堂腿放倒一个,张士根飞身上前,一拳打晕了另一个。

茶楼里顿时乱作一团,两人趁着混乱从后门溜走,消失在巷子里,等日伪军赶到时,只看到刘赐胜倒在血泊中,眼睛还睁得老大,似乎到死都不相信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消息传开后,明光县的老百姓偷偷拍手称快,都说新四军为民除害,替天行道。

日伪军则慌了神,加强了对县城的戒备,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动手的只有两个人,而且五天不到就完成了任务。

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不仅打击了日伪势力的嚣张气焰,更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张士根和徐征发后来继续活跃在抗日战场上,立下不少战功。

他们的故事在皖东一带广为流传,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如今八十多年过去,这段历史依然让人热血沸腾,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舍生忘死,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岁月。

他们的名字或许不被所有人记住,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