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彭黄”被批,一位开国大将被要求参会发言,为何却遭到拒绝?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总和黄克诚等将领代表了一股反对大跃进的声音,他们提出的合理工作建议却遭到了错误的批评。会议的发展逐步扩大,最终吸引了上千人与会,并揭露出众多问题。彭总等人的初衷是出于对国家经济走势的关心,但结果却出乎意料,造成了极大的误解和局面。

在这场会议中,一些来自四野的将领,如黄永胜和吴法宪等,表现得尤为积极,积极劝说其他与会者,甚至一些发言充满了对彭总的诬陷,这让彭总等人身处险境。值得提及的是,一位开国大将也受邀参加并发言,但他选择拒绝,并没有出现在会议上。这位将领正是粟司令。是什么原因促使组织者希望他出来表态呢?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在庐山会议之前的一年,即1958年,粟司令刚刚结束了总参谋长的任职。造成其被免职的原因,是因为在当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他遭到错误的指责,被指责为“个人主义”严重,并进行了多达八次的检讨,最终被降职至军事科学院。

粟司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军事指挥能力最为卓越的将领之一。在建国后,他在副总参和总参的位置上贡献了大量宝贵的工作建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主席的多次赞誉。然而,1958年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不仅是他个人军旅生涯的一次重大挫败,也对国防建设造成了损失。粟司令的遭遇与当时国防部长彭总之间多年的工作摩擦密切相关,这也是促使组织者希望通过粟司令来进一步攻击彭总的重要因素。

有些人试图利用这一点,借助粟司令的力量来指责和抹黑彭总。而与彭总一同被批的黄克诚大将,前一年亦与粟司令有过交锋。组织方原本认为粟司令会愿意参与,然而却意外碰壁,因为粟司令坚定地表明自己并不了解相关情况,拒绝参与对彭总和黄克诚的批判。为什么粟司令会如此坚决,选择不去报复呢?

在军事才能上,粟司令远远超越大多数的开国将领。然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他则显得有些笨拙。在担任第三野战军的军事指挥时,他主要仰仗自己卓越的军事素养和卓著的战功赢得了上下的信任,然而在处理与下级将领关系时就显得不够圆滑,例如他与三野著名将领许世友之间曾发生过几次摩擦。粟司令清楚这一点,认为与彭总等人的工作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期误会的积累所导致,他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粟司令并没有因而心存怨恨,反而对彭总依然保持着一份尊敬。

著名将领陈赓曾对此进行了评价,认为在特定情况下,有两类人容易陷入困境:一种是战功赫赫,另一种是不擅长交际,而粟司令恰好具备了这两种特征。因此,他天生不喜欢卷入权力斗争中,选择用低调的方式来处理事务。1959年的会议也是如此,粟司令始终没有参与。

事后证明,粟司令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他被恢复了部分重要职务,主席在1960年的政治局会议上特别请求粟司令重新参与会议,次年还向前来访华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热情赞扬了他的指挥才能。从此,粟司令没有经历过大的冲击,到了70年代,他还有机会出国进行军事考察。1984年,著名的“战神”粟司令在世间的岁月中静静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