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你的国家去!”2025年,一位乌克兰难民来到中国避难,没过多久发现在中国不工作是没有钱的,于是发视频吐槽道:“难民在中国既然要工作?还是德国好。”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德国法兰克福的难民公寓里,26岁的乌克兰姑娘安娜正刷着手机。 每月520欧元补助金准时到账,她下单了新款连衣裙。 窗外飘着雪,这位来自基辅的姑娘泡好红茶,盘算着周末去哪家博物馆打卡。 这种躺领补贴的日子,她已经过了整整两年。 直到2023年初,政府通知她补助缩减,安娜皱起眉头打开世界地图——下一个目标:中国。 安娜的环球"薅羊毛"之旅始于俄乌冲突。 2022年她逃到德国,落地就领到生活包:被褥餐具加交通卡。 头三个月住免费酒店,后来分到带厨房的单间。 最让她满意的是每月约4100人民币现金补助,够买化妆品还能存点旅游基金。 有回她醉酒闹事被警察教育,社工反而道歉: "战争创伤需要疏导。" 这种蜜罐生活今年初出现裂缝。 德国议会通过新法案,要求健康难民必须工作。 安娜在职业介绍所拍桌子: "我是受害者,不是劳工!" 工作人员递来清洁工合同,她撕碎扔进垃圾桶。 当晚就订了飞上海的机票,ins上发浦东夜景照配文: "自由新大陆!" 初到中国的安娜像掉进糖果罐。 外滩自拍九宫格,成都火锅直播点赞破万。 热心网友教她用支付宝,社区干部帮她办暂住证。 转折发生在就业中心——工作人员推荐电子厂质检员职位,月薪6000包食宿。 安娜瞪大蓝眼睛: "工作?你们不发现金吗?" 现场翻译愣住,把"社会福利"这个词重复三遍。 三天后安娜的抖音视频引爆网络。 她举着自拍杆在陆家嘴天桥抱怨: "德国政府养我两年,这里居然要上班!" 评论区瞬间炸锅。 有东北网友怼: "咋地,当咱这是慈善总会?" 广东IP更损: "过大海去澳门啦,果边有派钱。" 最扎心的是条乌克兰语留言: "别丢祖国的脸!" 事情发酵时,安娜正经历"生存危机"。 社区停发临时补贴,房东催缴房租。 她咬牙应聘咖啡师,试工两小时打碎三个杯子。 店长摇头: "我们需要员工,不是公主。" 走投无路时,她发现某直播平台招募外籍主播,签约条件却是每天播六小时。 安娜摔门而出: "比在德国扫大街还累!" 其实欧洲各国早已苦不堪言。 波兰华沙车站,出租车司机对着赖车的难民吼: "滚回利沃夫!" 德国福利局数据显示,23%乌克兰难民完全依赖补助,有家庭靠生育金在柏林买公寓。 更荒诞的是,有人领完钱就偷渡英国,系统还在按月打款。 这些蛀虫行为,最终让宽容的欧洲民众举起了抗议牌。 安娜的案例揭开更大阴影。 在罗马尼亚,年轻难民组团抵制职业培训;在匈牙利,适龄男子拒绝参军却领救济。 联合国难民署报告指出:过度福利催生"难民贵族",他们用战争当永久饭票。 就像安娜最新动态写的: "下一站泰国,听说那里物价低。" 配图是素万那普机场的免税店。 主要信源:(安娜个人账号视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