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36年,鲁迅去世的第2天,和鲁迅反目成仇13年的弟弟周作人,若无其事地去学校

1936年,鲁迅去世的第2天,和鲁迅反目成仇13年的弟弟周作人,若无其事地去学校上课。课上,周作人讲到颜之推的《兄弟篇》,他的眼眶突然发红,想起和鲁迅断交的那天。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在上海病逝的消息传遍全国,北平的报纸用粗黑标题刊登讣告时,他的胞弟周作人正坐在八道湾胡同的书房里翻阅教案。

周作人换上藏青色长衫,像往常一样夹着讲义出门,胡同口的报童吆喝着"鲁迅逝世"的号外,他连脚步都没停。

文学院的走廊上,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有人偷偷打量他的表情,走进教室时,后排两个女生正在传阅《呐喊》,看见老师进来慌忙把书塞进课桌。

那堂课上得异常安静,周作人用惯常的平和语调讲解《兄弟篇》,说到"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时,声音突然发颤。

学生们看见他转身板书时,掏出手帕按了按眼角,粉笔灰在阳光里飘散,像极了1919年绍兴老宅院里那场纷飞的纸灰,那年兄弟俩共同翻译的《域外小说集》修订版刚印好,鲁迅把样书摔在院中一把火烧了。

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给鲁迅递的那封绝交信里写着"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究竟"知道"什么始终成谜。

有人说是经济纠纷,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挥霍无度导致兄弟反目,也有人认为是思想分歧,留日的周作人倾向温和改良,而鲁迅日渐激进。

鲁迅葬礼在上海万国公墓举行时,抬棺的有巴金、胡风这些左翼青年,而在北平,周作人连续三天准时出现在北大红楼。

他给研究生讲解《希腊拟曲》,帮同事校对《近代散文抄》序言,仿佛江南的丧钟从未传来。

直到周末整理书房时,他在箱底翻出1909年与鲁迅合译的《红星佚史》手稿,扉页上并排签着"树人""作人"两个名字,墨迹已经淡得快要消失。

周作人晚年写《知堂回想录》,用四千字回忆兄长,比写日本妻子的篇幅还短,其中提到鲁迅送他李商隐诗集,却略去了自己当年如何在诗页批注"莫名其妙"。

这对相差四岁的兄弟,年轻时共读《天演论》,一起翻译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最终走向不同的精神家园,一个成为投枪匕首的锻造者,一个躲进苦雨斋抄写古碑。

1936年深秋的那堂《兄弟篇》讲座,或许藏着最隐晦的悼念,颜之推原文里接着写道"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评论列表

Krystallos
Krystallos 2
2025-07-16 14:33
周作人看面相就一个活脱脱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