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高温让欧洲人彻底明白。原来我们“中国制造”这么重要!今年夏天热浪席卷欧洲,多个国家都在承受着4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西班牙最高气温甚至达到了46摄氏度,德国铁路停运,法国1000多所学校停课,然而谁也没想到,欧洲的空调是个“稀罕货”。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40℃热浪夺命,“不靠空调过夏”的欧洲人扛不住了,有中国产品被抢空) 欧洲大陆如今正被创纪录的热浪炙烤,气温甚至一路飙升到40多℃。然而欧洲的空调普及率甚至不到10%,空调普及率过半的国家寥寥无几。 年轻人热到“嗷嗷叫”,老人们只能靠反复冲凉“硬扛”,欧洲人均发达国家,他们在如此炎热的夏天,怎么不安装空调? 欧洲人过去基本上从未考虑过空调。过去欧洲大部分地区夏季短暂,再加上夏天夜晚也很凉爽,的确没有持续对抗酷热的必要。 他们的建筑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厚重的石墙、小巧的窗户,一切设计都是为了冬天保暖、夏天隔热。但这样一来,很多建筑根本没给空调预留安装空间。 而且在很多欧洲人看来,空调是一种“奢侈品”。几十年来,欧洲人甚至常常嘲笑美国人对空调的依赖,视其为过度消费的象征。这是为什么? 能源和经济账更是笔硬约束。欧洲电价常年高涨,俄乌冲突后,能源价格更是不容乐观。即便价格有所回落,对许多普通家庭来说,空调高昂的运行电费依然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然而当极端高温无情袭来,什么遮阳帘、洗冷水澡之类的在绝对的高温面前都不过是杯水车薪。残酷的现实,正将欧洲人逼到墙角,迫使他们重新审视空调这一东西。 空调,一夜之间从可有可无的享受,变成了关键时刻的“保命设备”。国际能源署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欧盟的空调数量可能会激增至上亿台。 而伴随着欧洲对空调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一股来自东方的“清凉”之风悄然抵达。 中国2025年向欧洲出口了上千万台家用空调,中国各大空调品牌在欧洲市场几乎“卖疯了”,工厂流水线连轴转都赶不上订单。 欧洲消费者现在也顾不上挑剔品牌和设计了,要求只有一个:“快给我凉快!”中国空调“皮实耐用、价格实在”硬生生把欧洲人拉到了“真香”现场。 民众在酷热中挣扎,各国政府也无法再坐视不理,纷纷开始“松绑”。法国提议立法,强制学校和养老院安装空调;德国也讨论为民众发放安装补贴。 面对这场危机以及来自中国的解决方案,以往声音洪亮的西方主流媒体却表现出一种选择性的沉默。然而数据不会说谎,中国制造正借着这波热浪,稳稳占据了欧洲市场的制高点。 这场46℃的“暴击”,让欧洲很多人见识到空调逐渐成为迫在眉睫的刚需。未来,欧洲市场对空调的需求只会持续增长,产品也必然会更注重节能环保。 而嗅觉敏锐的中国厂商,早已在技术上布局,连带着热泵这类更高效的节能产品也一同火了起来。当气候变化不可逆转地重塑生活,一个曾经抗拒空调的欧洲,也开始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