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放宽武器限制,乌军获远程打击能力,俄称其袭击量创新高来源:时光说事儿俄罗
多国放宽武器限制,乌军获远程打击能力,俄称其袭击量创新高来源:时光说事儿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新一轮大规模空袭,让战场形势再次成为全球焦点。乌克兰多地能源设施和军事目标被摧毁,防空导弹库存告急的消息引发外界猜测——西方援助还能撑多久?德国总理梅尔茨突然抛出一则重磅消息:德、英、法、美四国已解除对乌克兰使用远程武器的限制。这意味着射程达500公里的“金牛座”导弹、英国“风暴之影”、法国“斯卡普”和美国陆军战术导弹,都可能出现在俄乌前线。如果消息属实,克里米亚大桥、别尔哥罗德弹药库甚至莫斯科郊外的军事设施,都将进入乌军打击范围。但令人疑惑的是,德国政府内部对是否提供“金牛座”导弹仍存在分歧,部分官员担心这会导致北约与俄罗斯直接对抗。俄罗斯的反应比预想更激烈,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直接将西方举动称为“战争挑衅”。俄军随即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无人机攻势,单日出动超过367架次,重点打击乌克兰防空系统和军工企业。有军事观察员发现,俄军在苏梅和哈尔科夫方向集结了6至7万兵力,疑似在为建立边境“安全缓冲区”做准备。乌克兰防空部队的拦截率从巅峰时期的90%骤降到30%,SAMP-T防空导弹库存几乎耗尽的消息得到多个信源证实。为应对危机,乌军开始培训女性操作员接管部分防空岗位,首都基辅的地铁站里挤满了躲避空袭的平民。西方国家除了继续输送武器,似乎拿不出更有效的应对方案。欧盟正在讨论动用欧洲和平基金为乌克兰采购美制防空系统,但匈牙利等国明确反对进一步激化矛盾。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言论引发轩然大波,他公开指责普京“疯狂”、泽连斯基“制造麻烦”,并拒绝签署新一轮对俄制裁法案。这种态度转变迫使欧盟加速推进自主防务计划,德国宣布要将联邦国防军打造成“欧洲最强常规军队”。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立即表达担忧,毕竟历史上德军带来的记忆并不全是美好的。战场外的博弈同样激烈,俄外交部指控乌克兰使用“海马斯”火箭炮袭击别尔哥罗德幼儿园的行为违反国际法。乌军情报部门则发布视频,显示俄军S-400防空系统在克里米亚的部署位置,暗示已掌握精确坐标。更耐人寻味的是,俄国防部宣布截获了乌军无人机操作员的通信记录,称其接受北约军官直接指挥。克里姆林宫最近公布的声明中,特别提到欧盟领导人访问基辅与袭击激增存在“统计学关联”。这种指控引发欧盟强烈抗议,但数据显示欧盟官员访乌期间,俄境内炼油厂遭袭次数确实增加了47%。在顿涅茨克前线,俄军首次投入了配备温压弹头的TOS-2火箭炮,这种武器能瞬间抽空掩体内的氧气。乌军第93机械化旅士兵在社交媒体发帖,称战壕里出现了零下40度防冻级别的睡袋,暗示俄军在准备冬季攻势。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报告指出,俄军炮弹产能已提升至每月250万发,是北约国家总产量的三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155毫米炮弹月产量勉强达到8万发,欧盟承诺的100万发炮弹援助至今只交付了48%。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展示的导弹残骸,被证实来自朝鲜提供的“火星-11”战术弹道导弹。法国总统马克龙突然改口,称“不排除向乌克兰派遣军事教官”,但德国立即表态不会参与这类行动。五角大楼流出的评估报告显示,如果俄军切断敖德萨走廊,乌克兰将在18个月内失去90%的对外贸易能力。战场上的残酷现实是,俄军每天向前线投放约6万发炮弹,而乌军只能还击2000发左右。这种10:1的火力差距导致乌军每天伤亡超过800人,最缺的不是武器而是兵员。乌克兰议会正在审议的征兵法案,计划将征召年龄下限从27岁降至25岁,适龄女性也需登记个人信息。俄罗斯边境州别尔哥罗德的超市货架上,罐头食品和应急物资的销量增长了300%克里姆林宫宣布将核威慑演习提前到5月底举行,参演部队包括能携带核弹头的“伊斯坎德尔”导弹旅。北约快速反应部队首次在罗马尼亚部署“爱国者”防空系统,距离俄军控制的蛇岛仅70公里。这种近乎面对面的军事对峙,让黑海地区的紧张程度达到冷战结束后的最高点。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紧急警告,称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的炮击事件在48小时内增加了12起。乌克兰电网公司证实,全国40%的发电能力已遭破坏,部分地区开始实行18小时限电措施。令人不安的是,顿巴斯地区的野生生物学家报告,监测到辐射值异常升高,疑似有脏弹装置被激活。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紧急会议上,中美代表就是否谴责攻击民用设施发生激烈争执,最终议案未获通过。战场形势的恶性循环仍在继续——每有一枚西方导弹落在俄领土,就有十枚俄制导弹飞向乌克兰城市。这种以暴制暴的逻辑,正在把整个东欧变成新式武器的试验场,而普通民众为此付出的代价,似乎无人真正在意。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