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趋势 📰据路透社报道,比亚迪在最近几个月放缓了生产增长步伐,具体措施包括减少中国部分工厂的班次,并推迟新增生产线的计划。该公司已取消夜班,并在部分工厂将产量削减了至少三分之一。这些措施旨在节省成本,是在销售未达预期后实施的,这表明比亚迪过去几年强劲的销售增长可能正在放缓,同时也受到中国汽车行业“过度竞争”的影响。尽管比亚迪最近大幅降价,但仍采取了这些减产措施,即销量和价格双双走低,这暗示2025年下半年需求可能疲软,对欧盟供应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而言,中国市场的负面影响将持续存在。 💪中国汽车需求在持续的以旧换新补贴推动下保持强劲——今年迄今为止,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3%,达到1080万辆,其中出口量为200万辆(同比增长3%),远好于美国5%的增长和欧洲市场的持平表现。我们预计中国汽车销量增速将从此放缓,预计2025年仍将增长3%,因为中国1.5万元和2万元人民币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以旧换新补贴仍在实施,尽管目前部分地区该计划的资金已告罄。 📊比亚迪减产情况总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比亚迪4月和5月的产量同比分别放缓至13%和0.2%,均为自2024年2月以来的最慢增速,且4月和5月的平均产量比2024年第四季度低29%。比亚迪去年售出427万辆汽车,主要在中国市场销售,并设定了今年销量增长近30%至550万辆的目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5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比亚迪经销商的平均库存为3.21个月,为全中国所有品牌中最高,而全行业库存水平为1.38个月。我们驻中国的比亚迪分析师Jeff Chung在此指出,比亚迪6月的库存有所下降。 💸供应商付款期限面临不利因素——本月早些时候(6月11日)路透社的一篇文章报道称,中国主要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承诺在本月实施的新中国付款法规下,在60天内向供应商付款,以应对长期付款时间带来的供应链挑战。这显然将影响中国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的营运资金和自由现金流。我们注意到,一些欧盟供应商原本指望亚洲应付款项的结构性延长成为自由现金流的推动因素,但这一预期可能面临更大挑战。我们将在上半年业绩公布期间了解这些动态将如何影响欧盟一级供应商,我们的基本假设是,鉴于大额应付款项期限缩短,中国的营运资金动态可能构成不利因素。 🚗“零里程”汽车在中国人为推高销量——过去一个月,有多篇报道称,中国汽车行业通过灰色市场人为推高销售数据,经销商将新车自注册为“二手车”用于出口(见路透社(2025/6/24)、MSN(2025/6/6)、AutoNews(2025/5/27))。这些所谓的“零里程”二手车正被出口到俄罗斯、中亚和中东等市场,使中国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能够显示增长,并以折扣价处理国内难以销售的过剩库存。据路透社报道,已确定有20个地方政府,包括广东和四川等主要出口枢纽,已公开记录其对这一做法的支持。 🔚结论——结构性困难、二元关税考量以及短期投资视野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投资者很难考虑投资欧盟汽车行业。当前困境似乎至少将持续到2025年上半年财报公布,或直至部分(关税和指引)不确定性得到解决。然而,鉴于上述对中国竞争的结构性担忧,看到中国汽车行业也面临许多与欧盟类似的问题,或许能让人感到些许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