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同济读书的时候,心里在不断徘徊:这辈子真的要搞车吗?车好搞吗?能搞上吗?怎么才能搞好?要搞多久?突然读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新闻,英国罗孚Rover的技术资产被收到上汽麾下,但不包括品牌商标。它变成了后来正式推出的荣威,这是2007年,我读大学三年级,不怎么去上课,去图书馆看各种书,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1周期一荣威今天有一页PPT回顾那个时代的设计,称之为“优雅”,一种遗传自罗孚的英伦优雅。这种设计让荣威天然更像国际品牌而不是本土品牌,溢价也相对比较高。我记得家当时有一台荣威950。这次跨国收购和设计导入,在当时很符合时代精神。那个时候,我们渴望来自发达国家的设计,商品和技术。当时罗孚设计直接套入荣威汽车,无人觉得不妥,反而觉得很棒。如果这样的事情,换到今天,网友是要抗议的。2周期二但我们是注定要走自己的设计路线的,于是很快荣威推出了550和350等车型,很快荣威的设计就让人耳目一新,在之前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年轻和现代的元素。这个时候中国刚刚举办了北京奥运会,经济在高速发展,热门时段的电影院和餐厅经常要排队,整个国民的精神主题都是年轻和现代。还是同一页PPT里,荣威给这个时代的设计定义为“现代”。传统英式偏窄偏修长的车身比例被放弃,更饱满的车身和更宽更动态的姿态上身。3周期三2015年还是“前新势力时代”,当时车圈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一款车叫荣威RX5,狂妄的给自己命名为“互联网汽车”,概念和功能都非常超前。在他们发布会实车演示了,自然语音控制天窗打开后,我在国际车企的这方面的工程专家就告诉我,这款车的电子架构已经超越国际大厂了,隐约看到了某种趋势。这款车的发布会不在上海安亭,在杭州西溪,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总部。两批媒体人当天齐聚。一派是荣威主导邀请的汽车背景媒体,另一派是阿里邀请的所谓科技背景媒体。我当时作为业余知乎作者,白天在车企上班,晚上属于后者“科技媒体”。这个发布会上,马云最后也登台讲话,将气氛推向了高潮。不知道参与这件事的阿里人和上汽人,看到今天是小米和华为在车圈引领发布会的风骚,引领智能车的浪潮,是何感想!?这个时代的荣威设计,他们自称为“互联”。代表车型RX5月销量一度超过2.5万,其中最关键的设计要素就是,可触摸的10.4英寸的大屏幕!尺寸上是那个年代相对最接近特斯拉models的存在。定价15万左右。跳出车圈,看当时的中国,最热门的市场商业词汇就是“移动互联网”。RX5可以说是当时社会里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似乎具有无穷的想象力。当时这款车拍了一些“移动互联网加油”,“移动互联网付停车费”的场景视频。从未实现,也依然让人兴奋不已!4无法定义的周期RX5引领的第三个设计周期的荣威,见证了这个品牌的辉煌,后来显然进入了一段迷茫和失落的周期。这个阶段,在外部陆续发生了:合资车定价下探,新势力网红崛起,比亚迪特斯拉大爆发,领克极氪魏牌阿维塔岚图等新品牌登场,合资车价格大幅下探。以及,阿里巴巴在汽车圈的涉足力度也发生了变化,和上汽的合作轰轰烈烈的开头之后,有些曾经沧海。在上汽内部,陆续发生了:荣威的电车MarvelX光之翼经过演化,变成了独立的品牌飞凡。但现在又纳入,事实上变回了荣威的一部分。智己单飞,挑战特斯拉和新势力。种种原因,荣威的设计进入了一个探索和迷茫的周期。你问我对这个周期的荣威,哪款车设计印象特别深刻?答案是真的没有。其实设计工作就像品牌工作和技术工作,不太可能独立于时代和企业的发展脉络而孤立存在与一个真空的设计工作室当中。设计就像皮肤,皮肤是肌肉和血脉的有形的表达。5周期四的开始但是2025年4月的上海车展和6月16日,我感觉自己看到了荣威设计的第四个周期的雏形。首先是车展的这款命名为“明珠”的概念车,让人感觉外来的大师卡班似乎想要展示一些什么。这款车的造型一改过去十几年荣威的所有气象,让人难忘。我和上汽设计以及其它朋友私下交流的时候,我会说这款“明珠”和宝马“NeueKlasse新世代轿车”是有类似之处的,它们诞生的时间接近,都在试图解决一个问题:现代科技与经典美学,如何融合在一起,并且让后者略占上风。两款车的区别在于,宝马的新世代轿车展示的是宝马的灵魂,也就是3系的尺寸,也就是一个欧洲车相对主流的尺寸。它的风格会更灵动锐利,像剑。而明珠的体量感大概在5系和7系之间,更大只更生猛更雄浑一体,像刀。借助“明珠”,卡班表达了他对荣威品牌和设计的理解,ProudandDignity!这是绝佳的翻译和转化。真正的荣誉,不是外显的炫耀而是心底的骄傲。真正的威严,不是向外施加的威慑,而是让人信服的风范。卡班是个老外,来华工作不算久,但他很善于揣摩和理解中国。可能和他在捷克斯洛伐克出生,而后又在德国生活和工作有关系。穿越过不同社会周期和文化圈的人,常常对思想,人文和艺术,会有更敏锐的觉知。他在上海车展做过一次对汽车设计工作的分享,我恰好在现场全程聆听,听的很入迷沉醉。有机会我会把当天的记录分享给大家。对很多设计、产品、工程、艺术、文化相关工作的朋友,相信会有启发。荣威M7DMH量产车是6月第一次在线下看到,印象最深的就是前脸。流行的智能化脸,大趋势脸,新能源脸,并没有出现在这里。出现的是一张ProudandDignity的脸,出现的是一张荣誉与威严的脸,一张符合这个尺寸的轿车的本土主流审美的脸。当然这仅仅是开始,“明珠”的设计思想和美学语言,由于时间的原因,还无法彻底在这款车上落地,我被告知,可以对荣威设计的未来,有更多的期待。6贝克汉姆的广告一些人可能会觉得,一苒为了荣威这样销量也不高,流量也不大的品牌,写下这么多,肯定又是恰饭了。但我想反问的是:有谁规定了,故事要只为销量而创作,思想要只为流量而表达,人只要为强者而凑热闹。这个默认的前提本身就是一种无知和不自信。无知的小孩子,才喜欢一鸣惊人,草根变身雄霸天的爽文。成熟的朋友,能理解岁月的变迁,人生的起伏,故事的离奇,以及虽然经历一切,但依然保持热情和态度的美妙所在。此刻我正在上海飞往北京的航班上。十五分钟前我在虹桥机场看到一张BOSS的广告牌。上面印着贝克汉姆的面容和身体。我忍不住拍了一张照片。贝克汉姆是小贝的时候,很多女生喜欢,很多男生不喜欢,觉得他是花瓶,只不过必须承认,是“会踢任意球的花瓶”。贝克汉姆在世界杯红牌罚下的时候,他的世界进入了谷底,讨厌他的人更有理由轻视贝克汉姆,夸奖罗纳尔多和齐达内们。中文媒体用的最多的词汇大概是“伤仲永”,“迷失的金童”之类的陈词滥调。贝克汉姆被父亲一般的弗格森爵士一脚飞踢差点毁容甚至失明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家”出走,登陆“星舰”。这个时刻,很多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很多年轻人都经历这个过去决裂,与家乡远离的特殊时刻。仿佛在这之前是少年,再这之后才真正成熟。贝克汉姆在职业生涯巅峰期的末尾,为英格兰打入最后时刻的任意球金球,带队出线的时候,他救赎了年轻时对阵阿根廷得到的红牌。这个时刻,关注他的老朋友大概是要哭了。贝克汉姆在最后的职业生命,来到比欧洲基础差很远的美国,继续发光发热时。关注他的朋友,看到的是一个老运动员的坚持。这些关注者本身也变成了“老朋友”,他们自己也在坚持。这个时候不需要尖叫,不需要愤怒,也不需要哭泣,需要的是微笑。在最后写了一长段贝克汉姆的故事,我想说的是,世界各地有不少才华横溢的小贝,有不少年少有为的青贝,但能坚持到老贝,最终变成传奇,退役多年后还被人记住,被BOSS选做代言人的“贝克汉姆”,是少之又少。问题不再于打进那个任意球,不再于那张红牌,那脚飞踢,那次结婚,问题首先是热爱和坚持。包括荣威品牌在内的各个中国本土品牌们。热爱到底够不够?坚持到底有没有?这是贝克汉姆问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