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大变革,开发商彻夜难眠,刚需族真的迎来买房好时机?

装修设计时尚圈儿 2天前 阅读数 1014 #家居

楼市大变革,开发商彻夜难眠,刚需族真的迎来买房好时机?

中国房地产市场,最近可是不太平感觉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开发商们手头紧买房的刚需族呢,也是东瞅瞅西望望,犹豫不决。这一切都好像在说房地产市场的老规矩要变天了。

房子这玩意儿,在中国老百姓家里那可是顶梁柱一样的存在

现在这走势,真是让人看不懂。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到底是不是刚需族上车的好时候?开发商的难处又会把市场带到哪儿去呢?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儿显示2025年头三个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里,新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有48个二手房价格下跌的更是多达56个。要是跟去年同期比,超过六成的城市房价都不同程度地跌了,平均跌了差不多4.8%。

这数据明明白白地告诉咱,在“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下中国楼市确实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降温期”。

开发商的日子也不好过,手里的钱越来越紧张。有报告说,今年头三个月,开发商融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少了三成多(32.6%),创了近五年新低,尤其是信托贷款,一下子少了快一半(47.3%)。这资金一紧张,直接就反映到经营上了——从2024年到现在,全国已经有超过200家房企破产了,里面还不乏一些以前响当当的大公司。银保监会2025年3月也发了个内部通知,让各大金融机构严控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特别是对信托公司的房地产业务管得更严了。这意味着,开发商以前那种“借大钱、快建房、快卖房”的路子,算是走到头了。睡不着觉的,不光是那些快没钱的开发商,还有那些手里攥着大把房子却卖不出去的公司。

从国家的大政策来看,中央对房地产的定位已经非常清楚了。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强调了一遍,房地产不是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得回归到住的本质。国家发改委的数据也显示,2025年前四个月,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已经降到了12.3%,比2017年最高的时候降了快5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经济正在慢慢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往更健康、更均衡的路子上走。

深挖一下现在楼市的困境,核心问题其实是供需关系出了结构性的毛病。住建部的报告说,现在全国商品房库存大概有50亿平方米,按现在的销售速度,得卖上两年多(超过24个月)才能卖完,这可比国际上公认的健康水平(12-18个月)高多了。一边是房子多得卖不完,一边是想买房的人都在观望,两边一夹击,楼市自然就冷清了。

中国社科院的报告也指出,咱们国家人口从2022年开始负增长了,预计到2030年左右,进城的人口比例会达到顶峰,大概70%左右,然后就稳定下来了。这意味着,以前靠人多、靠大家都往城里挤带来的买房需求会慢慢减少,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主要得靠大家换好房子和城市更新来撑着了。

从不同地方来看,一二线热点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楼市表现差别挺大。贝壳研究院的数据说,2025年头三个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的新房成交量环比涨了5.3%,平均价格也小涨了1.2%;可三四线城市呢,新房成交量环比降了8.7%,价格平均跌了3.5%。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人往哪儿流,哪儿的房子需求就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人口还是继续往那19个“人口净流入城市”扎堆,这19个城市吸纳了全国将近七成(67%)的流动人口。

金融环境的变化也是影响楼市的一个关键。央行的数据说,2025年4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是4.1%,比2019年最高的时候降了快2个百分点,创了历史新低。同时,各地的首付比例也普遍放宽了,一线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从以前的35%降到了25%,二套房也从50%降到了40%。从贷款条件看,现在确实是近几年最宽松的时候,对刚需买房的人来说相当有利。

开发商的促销手段也在升级。有机构监测到2025年春节后全国百强房企里有82家都搞了各种优惠活动,比如直接降价、送装修、低首付甚至零月供。

折扣力度普遍在八五折到九折之间有些三四线城市甚至打出了七折的优惠。这种促销力度,在过去十年房地产火爆的时候,是想都不敢想的。

不过,要是跟国际上比,咱们现在的房价收入比还是挺高的。国际住房金融协会的数据说,2024年中国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收入比是14.8倍,二线热点城市是12.3倍,这可比国际上公认的合理区间(4-6倍)高多了。这意味着,虽然最近房价有所回调,但从长远来看,可能还有下降的空间。

对比一下历史上那些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的起起落落,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规律。日本房地产泡沫破了以后,东京房价连着跌了12年总共跌了超过70%

美国次贷危机后,全国房价平均跌了大概30%花了4年才到底反弹。中国房地产市场虽然有自己的特殊性,但价格长期脱离经济基本面,这事儿早晚得修正,只是时间和幅度的问题。

那这一轮调整到底会持续多久呢?中国房地产业协会2025年3月预测,全国楼市整体调整期至少得持续两三年,这期间全国房价可能累计下跌10%-15%,其中三四线城市跌得会更狠,而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因为有实实在在的需求撑着,调整会温和一些。当然,这个预测的前提是经济大环境保持稳定,别出啥系统性的风险。

对于刚需买房的人来说现在确实出现了一些难得的机会。房贷利率是历史最低能省不少钱

开发商促销力度空前,买房条件更宽松

再有,国家政策也明确支持刚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防止市场调整过头。住建部在2025年1月就发通知说了,要保障合理的住房需求,对第一次买房的刚需、为了孩子上学买房的、想换大房子的,都要多给支持。

当然,买房这事儿得考虑很多方面,不能光看眼前的房价是涨是跌。对个人来说,首先得掂量掂量自己的经济实力,家里是不是真需要,未来有什么打算等等。有研究说,每个月房贷别超过家庭月收入的三成,这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买房前最好算算自己能不能扛得住。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买房经历和想法。有网友说:“我看了两年房,终于在今年初下决心买了。虽然房价后来又跌了5%,但当时贷款利率低,开发商还送精装修,算下来不亏。买房时机太难抓了,但刚需更应该考虑实际需求。”

也有网友看法不一样:“从投资的角度看现在买房的回报率大不如前了。我宁愿把钱放股市或者别的渠道,租房住反而更划算。”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楼市的调整还算比较温和。有银行报告指出跟日本泡沫破裂或者美国次贷危机比,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得更慢,也更有控制这主要得益于咱们住房杠杆率比较低而且政府也积极出手干预。报告预测,未来两年中国房价总体上会“慢慢跌”不会出现一下子崩盘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市场的城市分化会越来越厉害。贝壳研究院的研究显示未来三年,那19个“人口净流入城市”的房价有望保持相对稳定有些热门区域甚至可能小幅上涨

而那些人口持续往外流的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房价调整的压力就比较大了,有些城市累计跌幅可能达到20%-30%。

从开发商的角度看,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房企销售额前100名的公司,市场份额已经提高到68.3%,比2020年高了15个百分点。这说明,行业正在从以前的“大家一起上”变成“头部企业说了算”,未来会形成几家大公司竞争的格局。对买房的人来说,选那些名气大的开发商的项目会更有保障,不容易碰上“烂尾楼”。

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大概会有这么几个特点

住的属性会更强投资投机的属性会减弱

二是市场分化会更厉害热门城市和冷门城市的差距会拉大

产品会更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四是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会用得更多让大家住得更好更方便。

社科院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咱们国家城镇居民有自己房子的比例会从现在的87%降到80%左右,大家的居住方式会更多元,租房和买房并存的格局会慢慢形成。

这意味着未来不再是“有房才安心”这一条路了而是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和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住法。

对于准备入市的刚需族,我建议采取“区域优先品质优先理性决策”的买房策略,

具体说,就是首先选那些人口持续流入经济有活力公共服务好的地方

其次要关注开发商的实力房子的质量小区的环境这些因素

最后,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做出理性的决定,别背上太重的债。

买房不是简单的“上车下车”是关系到一家人幸福的大事,别被短期的市场波动给忽悠了。

从政策层面看2025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有些结构性的调整。

有研究机构预测,下半年的调控会更精准针对不同城市采取不同的办法,既要防止市场跌得太狠,也要避免投机炒作再抬头。监管部门已经明确表态不会用大规模刺激政策来拉房地产市场,这意味着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极低。

回顾中国房地产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政策调整都会引起市场震动,每一轮周期都有人笑有人哭。从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到2003年的“国八条”,再到2016年提出“房住不炒”,政策的方向越来越清楚——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当前的楼市调整不是短期现象,而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必须经历的一段路。

本文章由齐家小编整理发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评论列表
  •   吾爷  发布于 2025-05-12 01:02:31  回复该评论
    没人口没经济没收入了,全国为什么还在天天卖地盖新房,房子越来越多,位置越来越远离市中心,你还担心什么,等着更低点的到来吧,100万贷款30年3.55利益要还70万,一辈子打工背负两套房去养一套房,还不能生病不能失业不能降薪,一个出现钱房就全没了,高深的坑,只有房价低到怀疑人生,人生才能走进正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装修设计时尚圈儿

装修设计时尚圈儿

多种风格的装修案例,干货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