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苦等多年,终于拿到入常钥匙,中国支持印度发挥更大作用
苦等多年,印度似乎拿到了“入常”最关键的一把钥匙。
金砖国家外长在巴西里约会议后表态,欢迎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改革,支持印度等国,在安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毫无疑问,中国给了印度一个面子。
打从联合国成立起,印度就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子念念不忘。
这些年关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讨论越来越热。
安理会还是二战后的架构,可世界早就变了样。
新兴国家崛起,发展中国家声音越来越大,大家都觉得安理会该改改了,不能老是那几个大国说了算。
公平性不够、代表性不足、效率低下,这些问题成了改革的主要动因。
可改革哪有那么容易,安理会每一次变动都牵扯到各方利益。
但印度劲头挺足,觉得自己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有理由获得一个常任理事国席位。
上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印度就开始搞事情了。
当时它联合一群发展中国家,提议安理会改革,说现在这架构不公平,得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让更多国家能说得上话。
那时候正赶上冷战,印度这提议直接触了西方国家的霉头,人家阵营铁板一块,反手就把印度的提案给否了。
到了 90 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印度觉得机会又来了,连着试了好几次,结果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印度也没放弃,2005 年直接拉上日本、德国、巴西,组成 “G4 集团”,正式申请 “入常”。
本以为这阵容够强了,没想到五常投票时,俄罗斯直接投了反对票。
印度一看这不行,赶紧加强和俄罗斯的军购合作,给俄罗斯送钱买武器。
到了 2008 年,俄罗斯倒是改投赞成票了,可法国又跳出来行使一票否决权。
之后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去,2012 年英国反对,2017 年美国反对,印度就跟闯关似的,一关都过不去。
2019 年,因为中印领土问题,中国也投了反对票,2021 年美国再次否决,印度这 “入常” 之路,真是处处碰壁。
印度为啥总卡在 “入常” 这关?先说说五常这边。
人家五个国家在安理会权力高度集中,印度要是 “入常”,肯定得分走一部分权力。
印度又拿不出足够诱人的条件和五常做利益交换,人家凭啥支持你?
美国、俄罗斯、法国虽然嘴上说支持过,但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想让印度加入自己的阵营。
可印度一直想当独立自主的大国,不想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诉求一冲突,支持也就成了空话。
而且印度自己也有问题。
2015 年印度调整 GDP 计算方式,把一些数据重新算了,这操作让外界怀疑它经济数据有水分。
种姓制度、家族式政治问题一大堆,国内民族、宗教矛盾不断,社会不稳定,发展前景都受影响。
军事上也不咋行,军工产业太薄弱,国产的 “阿琼” 坦克研发了几十年,到现在都没法实战列装,和五常的军事实力比起来,差得太远。
这些问题不解决,“入常” 自然困难重重。
到了今年,印度“入常”好像有了新的进展。
2025 年 4 月 28 - 29 日,金砖国家外长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了个会。
这次会议主要聊的就是和平安全和国际治理这些大事。
现在国际形势复杂,大家都觉得安理会得改革了,老样子效率太低,还不公平,很多国家的声音都听不到。
所以这次会议倡导安理会改革,改革方向之一就是扩员,多给发展中国家、拉美和非洲国家一些席位。
就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表态支持印度在安理会发挥更大作用。
但要注意,中国说的是 “发挥更大作用”,可不是支持印度 “入常”。
不过对印度来说,这也是个积极信号了。
中国为啥这么做?一方面,中国从全人类利益出发,真心想推动安理会改革,让更多国家都能受益,这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格局;
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想改善中印关系,给印度释放友好信号,毕竟两国和则两利。
中印都是大国,改善关系对双方都有好处。
中国这次表态,就是想和印度好好相处。印度要是能明白中国的用心,就应该和中国友好合作,别再干损害中国利益的事。
中印携手合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肯定更大,也能给其他国家做个好榜样。
中国手里握着一票否决权,这一票分量可不轻。
要是印度以后的表现能符合中国期望,不再在边境搞事,在国际事务中和中国多合作,那中国也不是不能对印度 “入常” 网开一面。
就算当不了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当个普通常任理事国,也不是完全没希望。
不过这一切都得看印度自己怎么做,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参考来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