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在朝鲜战场上,5名女战士被美军包围后主动投降,却从此下落不明,50年后,一位美国老太太终于透露了她们的最终去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1月,朝鲜北部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志愿军第47军正在执行战略转移任务,卫生员王文慧、王招娣、张兰和文工团的李毅力、孙娜娜因暴风雪与大部队失联。 五人在山林中寻找避风处时发现一个隐蔽山洞,洞内一名朝鲜妇女正在分娩,已出现大出血症状。 王文慧立即展开救护,其他人用军装和棉衣铺垫地面,撕下衬衣当消毒布。 在缺乏医疗器械的条件下,王文慧依靠战地救护经验,用消毒过的军刀处理脐带,成功帮助产妇分娩。婴儿的啼哭声在山谷中回荡,却也暴露了她们的位置。 美军第7步兵师一个排很快包围了山洞,指挥官通过扩音器要求她们投降。李毅力用英语回应,提出用五人投降换取母子安全撤离的条件。 美军同意了这个提议,产妇抱着新生儿在美军士兵监视下离开。 确认母子已走远后,李毅力提议给每人画张速写留念。她从挎包里取出素描本,快速勾勒出每个人的面容。 画完后,五人将携带的手榴弹全部取出。当美军士兵上前准备实施抓捕时,她们同时拉响了引信。爆炸造成美军7人死亡,11人受伤。 美联社记者玛丽·琼斯在现场记录了这一事件,她在爆炸后的废墟中找到了部分素描本残页,悄悄收藏起来。 玛丽回国后将这份材料锁在保险箱里,2001年,她向《纽约时报》提供了这份尘封50年的记录。她在采访中表示:“冷战时期的政治氛围让我选择了沉默。” 2005年,中央电视台根据玛丽提供的线索,在朝鲜咸镜北道找到了当年的产妇金顺姬。74岁的金顺姬带着记者来到山洞旧址,讲述了那个寒夜的经历。 她的儿子金哲秀后来成为朝鲜人民军军官,他每年1月都会带家人到山洞祭奠,并在洞口立了一块石碑,用朝文刻着五个名字。 201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通过档案比对,确认了五位女兵的完整身份信息。 王文慧来自山东临沂,时年23岁。王招娣来自河南信阳,22岁。张兰来自四川南充,21岁。李毅力来自北京,24岁。孙娜娜来自辽宁大连,20岁。 博物馆在抗美援朝展厅复原了事件场景,展出了李毅力素描本的残页复制品,原件由玛丽·琼斯的家人于2006年捐赠给中国。 军事史专家分析,这一事件反映了志愿军在极端条件下的人道主义精神。即使在生死关头,她们仍将平民安全置于首位。 如今,这个位于朝鲜咸镜北道的山洞已成为中朝友谊的见证地。当地政府在洞口设立了纪念标识,用中朝两种文字记录了这段历史。 每年都有中国游客前往祭奠,他们带来的不仅是鲜花,还有对那个严寒冬夜的追思。五个年轻生命在战火中的选择,成为两国人民共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