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中国买俄伊石油,美财长话音刚落,中方抵伊,准备给美上一课 2025年7月21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面对媒体镜头,抛出一颗“外交炸弹”:中美关税谈判需纳入中国购买俄罗斯与伊朗石油问题,若中方不停止采购,将面临100%的二级关税。 话音未落,中国外交代表团已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与俄、伊代表闭门会谈。 这场被外媒称为“教科书级反击”的行动,不仅戳破了美国的单边施压幻象,更将全球能源博弈的深层矛盾推至台前。 贝森特的发言绝对是早有蓄谋。 7月21日,贝森特在接受美媒采访时宣称,中美关税谈判“进展平稳”,但美方更希望先解决“其他议题”,也就是将施压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与伊朗石油。他甚至暗示,可能对“与受制裁国家能源贸易超额度”的第三方加征关税,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美国演都不演了,想将能源问题政治化的意图简直昭然若揭。 特朗普政府此前已对俄罗斯发出“50天最后通牒”,威胁若俄乌未达成停火协议,将对购俄油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 贝森特此次表态,实则是将中国列为制裁链条的核心目标。 然而中方的反应速度远超美方预料。 就在贝森特讲话当日,中国代表团现身德黑兰,参加中俄伊三方闭门会谈。 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披露,此次行程是“早已规划好的合作磋商”,议程包括建立“能源安全协同机制”及“国际能源联动工作组”。 外交舞台上的“时间巧合”,实则是“争分夺秒”。 当美方试图以关税捆绑能源议题时,中方用行动划清红线:主权事务不容谈判。 表面看,美国针对的是中国与俄伊的能源贸易。 2025年上半年,中国自俄进口石油达8200万吨,占一季度全国消费量近一半。而伊朗作为中国长期能源伙伴,双方早在2021年签署25年全面合作协议。 实际上,真正刺痛美国的,是石油贸易背后的结算革命。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中俄石油交易中超过60%采用人民币或卢布结算。 伊朗则因被排除出SWIFT系统,积极构建里亚尔支付通道。三国合力推动的“去美元化”,指向美国金融霸权的根基,也就是石油美元体系。 事实上,美元霸权松动已呈现实趋势。 2024年纽约交易所石油期货交易量下降18%,同期上海原油期货持仓量增长37%。更令华盛顿焦虑的是,沙特阿美与中石化签署的三十年供油协议中,明确写入“人民币优先”条款。 说白了,贝森特的威胁,实则是对美元主导权危机的仓皇应对。 美国传统基金会报告指出:“若石油贸易本币结算比例突破30%,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将加速崩塌。” 当制裁大棒撞上能源金融新秩序,美式霸权的裂痕已清晰可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