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游击队因叛徒告密,躲进芦苇荡里啃了一个月芦苇,一个月后瘦得皮包骨头的游击队员们从芦苇荡里爬出来时,却看到一名吃得白胖胖的游击队员前来跟他们会合。[凝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4年9月,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司令薛永辉率约50名骨干和干部,在苏州光福镇西太湖的冲山岛举办抗日训练班。 叛徒、炊事员徐泉根因克扣菜钱被揭发怀恨在心,向日军告密。 9月9日,400余日伪军突袭包围冲山岛。 敌强我弱,薛永辉果断下令分散隐蔽。 水性好者潜入茂密芦苇荡,水性差者撤往后山。 日军登岛后疯狂搜捕,首日即捕十余人。 因抓捕人数远低于情报,日军断定有人藏匿。 上岸搜查附近村庄,威逼百姓指认新四军,遭民众沉默抵抗。 运汽油焚烧芦苇荡,企图逼出或烧死藏匿者。 但9月湖水充沛,芦苇青翠含水,火势难起,计划失败。 强征渔民持扁担下水排横队趟行,企图“梳”出藏匿者。 渔民消极应对,芦苇水下根系复杂,再次失败。 长期围困,日军增兵设哨,汽艇日夜巡逻,彻底封锁岛屿,企图以饥饿迫降。 炼狱般的20天。 初期有老乡冒险送食,日军严控后彻底切断。 芦苇荡组处境最艰。 莲蓬过季,嫩藕未熟,捕鱼易暴露。 以苦涩芦苇根、荷叶、荷梗充饥。饿极时深夜冒险游至湖边稻田,揪生稻穗连壳嚼咽。 长期泡污水,蚊虫水蛭叮咬,皮肤溃烂化脓,高烧虚弱。 后山组同样饱受饥饿折磨,野果菌类稀少,采摘需极度谨慎,形销骨立。 日军持续搜捕,又有同志陆续被捕,总计约40人落入敌手。 日军见抓捕数接近情报,加之消耗巨大,于9月底撤走主力。 幸存者(芦苇荡组薛永辉等数人及山上部分同志)走出藏身地时,骨瘦如柴,衣衫褴褛,满身溃烂,步履蹒跚。 村口,众人惊见白白胖胖的民兵邢阿根,疑其叛变。 邢阿根急忙解释他水性差,撤退时选择上山。 未躲山洞或树顶,而是藏身山腰一块突兀巨岩的阴影和凹陷处,灵活绕石移动避敌视线。 岩石显眼反被日军忽略,躲过初期搜捕。 山上饥饿难耐,两日后冒险下山觅食。 潜入一空置地主大院厨房,发现面粉,捏生面团充饥。 忽闻日军进院,急躲灶后。 趁敌未入屋,发现厢房后梯子,爬上堆满杂物的灰尘阁楼。 发现此处竟是日军临时食堂/物资站! 院中日军聚集用餐休息。 深夜溜下阁楼,在堂屋发现更多粮食和成堆军用罐头(牛肉、鱼肉、水果)。撬开罐头饱餐。 观察发现日军每日列队打饭,秩序井然,罕入堂屋厢房内部。 阁楼隐蔽,杂物堆积,似从未被注意。 邢阿根大胆决定:留下! 白天蜷缩杂物堆不动。 深夜溜下,从柜中取少量罐头干粮回阁楼吃。 每次只取一点点,专挑种类多、数量大的罐头,避免察觉。 在日军眼皮底下,邢阿根于阁楼藏匿20天,靠偷吃日军罐头干粮,不仅存活,甚至变胖。 听完邢阿根离奇经历,九死一生的战士们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回想自身啃芦苇根、嚼生稻穗的苦难,再看白白胖胖的邢阿根,惊叹其机智幸运之余,亦对自身磨难感慨万千。 多年后,白发苍苍的薛永辉(后任无锡县长等职)重访冲山岛。 忆及当年总会感慨:“我们水里啃一月芦苇根,邢阿根倒好,躲鬼子食堂阁楼,天天吃罐头,人都吃胖了!” 这段往事,成为艰苦突围中一抹独特的黑色幽默记忆。 主要信源:(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党校--“冲山突围”中的铁血战士——太湖游击队司令薛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