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印尼最近又搞了一波“环游世界式军购”,从中国歼-10CE、法国阵风、韩国KF-2

印尼最近又搞了一波“环游世界式军购”,从中国歼-10CE、法国阵风、韩国KF-21,到土耳其的“可汗”战斗机,一圈试下来,就差没去俄罗斯试飞苏-57了。看上去像是没主见,其实每一步都很精明:我不是缺战斗机,我缺的是“谈判权”。 印尼这几年干得最聪明的一件事,就是把军购搞成了“外交通关卡”。别人买战斗机是为了打仗,他们买战斗机,是为了谈判、为了谈融资、为了搞技术转让、甚至是搞本地工业升级。哪怕最终没买成,试飞一圈也能从卖家嘴里套出好几个实惠条件。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那边的歼-10CE。这款飞机在巴基斯坦打过实仗,配上PL-15导弹,性能那是有口皆碑。印尼其实并不是不心动,但问题是——心动也得掂量后果。歼-10是中系体系,印尼空军从飞行员训练、地勤维护、武器挂载,全是一套西方系统。你要现在硬插进一款中国产的主力战斗机,那就是重新搞一整套后勤体系,零件、技术、人员统统得单独开线,这玩笑开不起。更别提美方的脸色不好看,印尼再怎么精明,也不想自断一臂。 可真拒绝了吗?并没有。一转头,印尼突然“有意”采购42架二手歼-10A,每架5000万美元,这就叫“投石问价”,不一定真买,重点是——法国你看到了吗?你那边阵风飞机再不降点价、技术再不松点口,那我就真买中国的了。 然后你看法国那边立马松口,弹药本地生产?OK。建维修中心?行。还有技术培训?加上。你说谁是赢家?印尼一分钱没掏,就把条件谈宽了。 土耳其这边的“可汗”,现在还在“PPT阶段”,发动机都还用的是F-100老货,隐身性能、AI协同、弹舱布局,全在画布上。但人家说了:你来买,我技术就给你,还能在你们本地建装配线,印尼一听,这才是我想要的——不是飞机,而是“造飞机的感觉”。 韩国的KF-21,其实也是一样的路子。别看他们说这是“第五代战机”,其实连弹舱都没做到内置,武器外挂那块,雷达反射面积可不小。但KF-21的卖点不是“战力”,而是“技术”。早年印尼参与过研发,后来拖欠出资被踢了出来。现在突然又跑去试飞,明摆着是“回头再谈”,看看能不能重返合作,拿点便宜点的贷款,捞点新的技术转让条件。 你发现没有?印尼不是在挑最好的飞机,他们是在挑最会谈判的对手。哪个国家给得多、让得多、技术转得多、态度更软,他们就把筹码往那边压一点。 但问题也来了。这种玩法,短期爽,长期看就是空军的噩梦。你一边买F-16,一边又上阵风,然后又搞KF-21、歼-10、可汗,五套飞机五套后勤,五种飞行员训练,五种维修标准,到时候你想出动一支中队,光是协调数据链就够忙半天的。通信频率不通,目标共享不了,别说打敌人,光是自家飞机不撞上都算胜利。 这不是空军,是军机展览会。 所以印尼这局棋,看着精,但走得太满了。他们押的,是每个供应国都愿意讲信用、愿意配合、愿意技术开放。可真到了关键时候,哪有那么多情怀?法国说你违反了保密条款,取消支持;土耳其资金断了,技术研发停了;韩国那边政局一变,合作掰了。那这摊子谁来收? 再说飞行员,你让他们今天开F-16,明天去上“阵风”,后天搞个歼-10A来练练手,一不小心就会飞出世界纪录,也可能一头栽地。人不是战神,培训也是要时间的,印尼现在这套空军结构,说白了——像极了一个初创公司,员工背景全是大厂,但系统全靠打补丁。 所以啊,别被表面的多元化忽悠了。这不是“空军的多样性”,这是战略的分裂感。 印尼现在玩得溜,是因为他们在赌,没有一边会突然翻脸。但世界变化太快,真要哪天一变天,后勤断了、维护中断、技术封锁,这种拼图式空军,瞬间变成纸老虎。 能不能玩到最后,看的是他们的政治智慧,更看他们有没有能力把这盘看似花哨的棋,变成稳得住的系统。如果变不成,那前面的聪明也许就是未来的负担。 一句话:军购不是超市扫货,更不是谁便宜买谁。印尼赢在技巧,但想赢到底,还得有点系统性眼光。不然,这局不是走得满,是走得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