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南越和北越现在的内部矛盾,极为尖锐,几乎不可调和。南越的想法就是,如果越南不统一

南越和北越现在的内部矛盾,极为尖锐,几乎不可调和。南越的想法就是,如果越南不统一,那么今天的南越,就可以对标韩国,北越对标朝鲜。   信源:凤凰网——《日内瓦协定》将越南分为南北两部分,北越获得中苏支持,南越则...   在越南,一句“北越人开会,南越人交税”的调侃,精准地戳破了一个持续半个多世纪的现实:这个表面统一的国家,其内部在经济、文化乃至政治上,却呈现出深刻的割裂。   从1954年那条无奈的日内瓦协议分界线,到1975年战火平息,南北的差异非但没有弥合,反而愈发尖锐。胡志明市的咖啡馆里飘着法语香颂,而河内的街头巷尾还在回荡着革命红歌。   也因此,南方总有人私下里憧憬:如果当年没有统一,南方现在或许就像韩国一样发达了。这种看似夸张的“韩国梦”,背后是复杂的现实困境与历史遗恨。   很多人不知道,1954年分治之初,南越的人均GDP确实比韩国高出20%。当年的西贡街头,美式吉普穿梭,一派繁华;而同期的首尔,则逊色不少。   凭借湄公河三角洲的沃土和西贡港的天然优势,加上美国在1955到1960年间几乎包揽了一半以上政府预算的巨额援助,南方的商界精英曾自信满满,认为独立发展二十年,追上泰国不成问题。   然而,统一后的现实与这份憧憬背道而驰。   今天,胡志明市以不到全国10%的人口,贡献了近三成的GDP,可南方人却感觉自己被“绑住了手脚”。   河内将重工业项目大多放在北方,把南方定位为代工基地,就连三星的芯片厂也选址北宁而非胡志明市。南方人普遍抱怨,他们贡献了国家大部分财政收入,在资源分配上却处处受制。   政治上的边缘化则更让南方感到离心。越共高层七成是北方人,南方干部大多只能负责招商引资之类的事务。   河内的决策也明显偏向北方,比如高铁优先考虑连接中国的昆明和南宁,而南方扩建集装箱码头的报告却能被压上三年   而越南在统一后对南越地区采取相对忽视的态度,优先发展北越,是因为越南北部一直是越南的政治中心,越南共产党在北越建立了坚实的政权基础。   在越南战争期间,北越通过长期的抗美斗争,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和军事经验,形成了以河内为核心的权力结构。统一后,北越的政治精英主导了全国的政治决策,资源分配自然倾向于北部地区。   此外,北越在战争中形成了“北方建设社会主义”的理念,强调优先发展北方的社会主义建设,这种理念在统一后继续影响着越南的发展战略。   在经济方面,北越在战后面临重建的巨大压力,优先发展北方的工业和基础设施成为必然选择。   越南统一后,北越试图将北方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推广到全国,但在南方遇到了诸多困难。南越地区在战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而北越的计划经济模式与之格格不入。   因此,北越政府在经济政策上更倾向于支持北方的计划经济建设,而对南方的市场经济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态度。   这种不公,也升级为进一步的冲突   因为南北的经济差异,导致了居民的心理落差,甚至引发了局部的抗议活动。   例如,2023年6月,因越南政府修改法律将经济特区土地使用年限提高到99年,南部城市平顺省潘切市爆发了抗议活动,群众冲击省政府,车辆被砸,房屋被燃烧弹击中。   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一个不“统一”的越南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越南的分裂无疑会导致地区局势动荡,甚至引发外部势力的介入,从而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构成威胁。而这会进一步引发难民潮、走私等问题,对中国边境地区的稳定造成冲击。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越南内部矛盾的加剧也可能使其更加谨慎地处理对华关系。如果越南的分裂危机对中国的安全利益构成直接威胁,中国必然会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因此,中国更希望通过经济合作和外交途径来稳定中越关系,避免越南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子。一个团结稳定的越南,更符合中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