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3年多的奶业下行周期何时结束,是目前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在今日(5月24日)举行的2025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三十一次年会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透露,2024年原奶行业亏损面达到90%,经过调整,国内奶价持续下行后已经低于新西兰,进口冲击影响减弱,加上行业产能调整初步见到成效,2025年下半年的情况会好于上半年。
近3年来,国内畜牧业遭遇了新一轮下行周期,此前猪周期随着猪价回升逐步缓解,但乳业下行周期在2024年并没有结束的趋势。会上,李胜利表示,2024年牛奶原奶过剩的情况较2023年更为严重,由于牛奶原奶收购价持续下跌,导致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国家奶牛体系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倒挂,行业亏损面达到90%。
由于奶价的持续下降,国内主要原奶上市公司的2024年业绩亏损都有所放大,多家上市公司淘汰低效低产奶牛,造成奶牛公平值变动减去奶牛销售成本(下称生物公平值调整)产生的亏损同比大幅增加。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到4月第4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07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10.5%,虽然奶价已经触底,但还没有明显回升的迹象。
本轮奶业周期的产生主要与原奶供给快速增长和乳制品消费需求疲软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导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任发政表示,2024年国内乳制品总产量2962万吨,同比减少1.86%,人均奶类消费量41.5公斤,同比减少5.6%。
经过三年多的调整,国内奶业的情况正在逐步好转。
一方面,国内奶价已经低于国际主要产奶国奶价水平。李胜利表示,2025年3月新西兰奶价约为3.2元/公斤,美国和欧洲分别为3.6元/公斤和4.2元/公斤。2025年5月20日大包奶粉拍卖价格为4332美元/吨,折合人民币3.9元/公斤,持续上涨后都高于国内水平,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减弱,这也有利于国内奶粉库存消化。
另一方面,低奶价也加速了国内奶业产能调整。国家奶牛产业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奶牛存栏数下降了20万到30万头,扭转了连续5年增长的态势。同时,原奶产量全年为4079万吨,同比下降2.8%。预计2025年,国内奶牛存栏会继续下降20万头左右。
国家奶牛体系走访发现,2024年4月份,国内龙头乳企每天平均喷粉生鲜乳约为2万吨,约占收奶量的25%左右,2025年4月份这一数字下降至1.3万吨,好于上年同期。2025年5月中旬开始,全国乳企每天用于喷粉的原奶数量下降到5000吨到6000吨,预计随着夏季热应激等因素,预计今年9-10月份原奶供给有望实现平衡,2025年下半年的情况将好于上半年。
现代牧业总裁孙玉刚在业绩会上也表示,从2025年1-2月份市场情况看,国内奶牛产能正在加速调整,随着中小牧场加速退出,加上刺激消费政策的提振,市场供需平衡预计在三季度出现。
李胜利认为,今年原奶行业能否走出低谷,还要根据2025年上半年奶牛减栏数量、市场消费恢复情况、中美贸易等因素综合来判断,目前情况下,行业还要从挖掘牛奶消费的潜力方向、继续压缩产能达到供需平衡、扩大可控奶源等方式,来稳定市场。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连续的奶业周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建议主管部门根据各省农业资源进行统筹,建立原奶供给配额制,以销定产,加强牧场审批管理,保护养殖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