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出口200万辆,69%增长率+232万乘用车,低价时代要终结了

汽车挖一挖 7个月前 (08-20) 阅读数 137 #汽车

我最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传统的“金九银十”车展季似乎已经不再是汽车老牌厂商的专属狂欢了。相反,它正成为新能源车企突围的绝佳时机。 就拿 7 月份来说,我看到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在持续增长。理想汽车在那个月交付了 3.6 万辆新车,蔚来汽车也交付了近 1.6 万辆,就连小鹏汽车也取得了 1.5 万辆的不错成绩。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品牌,一些较为小众的新兴品牌销量也在环比大幅增长,比如零跑、哪吒,还有阿维塔、岚图、极氪等新面孔。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广汽埃安,这位重量级选手单月销量突破了 5.1 万辆,可以说是备受瞩目。另一个传统汽车巨头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销量预计将达到惊人的 30 万辆水平。看来中国大规模电动化转型的进程正在加速。

电动化浪潮的到来,不仅为中国品牌打开了高端发展的大门,更是为整个汽车行业扫除了技术壁垒。对于后来的中国车企来说,他们想要造车、生产高端车型,如今的环境更加宽松了。 我的朋友“苏老师谈汽车”提醒我,2024 年将是中国车企发展的关键一年。因为明年,像比亚迪、长城、吉利、长安等主流大型企业的出口量就将达到 50 万辆的规模。据测算,这些企业将通过电动化和高品质燃油车,向海外市场供应超过 200 万辆整车产品。 今年 1 - 8 月,我国汽车出口量就已经达到 321 万辆,同比大增 69%多。其中,乘用车出口量达 232 万辆,同比更是猛增 72%。可以预见,2024 年出口量将会有更大的增长,因为电动化时代的到来将直接提升中国汽车厂商的基础竞争力,单车售价也会随之提高。

中国汽车不仅出口量持续大幅增长,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也已经达到了近 60%,成为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力量。过去被视为只能靠低价保守发展、进入市场的中国品牌,如今已经焕发出新的光彩。 韩国媒体报道称,中国汽车出口量在几年内就翻了一番,今年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出口大国。无论是内燃机市场还是电气化领域,中国车企都在持续发力,尤其是电动车市场的发展更是热火朝天。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电气化研发上投入巨资的中国企业数量,远远超过了北美汽车制造商以及现代、起亚等企业。这笔投资肯定会带来技术进步,形成新的技术壁垒,从而限制对手的开发速度,同时也让中国车企获得了更多的软件盈利能力。在燃油车时代,这是中国企业想都不敢想的。

国内市场的行业格局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15 万元以内的自主品牌车型几乎完全占据了市场。这无疑会影响到传统的大众、奔驰、宝马等合资品牌的销量。 行业新模式已经形成,这对于那些只生产燃油汽车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虽然当前燃油车时代仍以大众、丰田、本田和通用汽车为主导,但未来欧盟、北美、日本、韩国加强减少碳排放的要求,市场结构将会逐渐发生改变。 就拿国内市场来说,雅阁的折扣都定在 4 万元左右,而大众 ID.3 的价格也只有约 4 万元。想要稳固热门车型的销量,凯迪拉克、沃尔沃、雷克萨斯甚至像宝马、奔驰这样的豪华品牌,都不得不拿出利润来补贴。这都要归功于中国车企的崛起,他们彻底打开了新市场的大门。

韩系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步伐实在是太慢了,技术也相对落后,国内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无法产生直接的消费者吸引力。 虽然这些外资车企在海外市场还可以依靠燃油车生存一段时间,但如果未来中国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质量和技术这四个维度上做到极致,那它们就只能靠价格战来获取竞争力了。一旦中国车企开始向全球扩张,那些外资车企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所以,不仅仅是韩系车的时代结束了,事实上,传统外资车企的红利期也已经彻底消失。当一个行业出现了明显的松动迹象时,就意味着这个行业真正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

总的来说,我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充满期待。电动化浪潮的到来,为中国车企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让它们不再受技术壁垒的束缚。 我相信,只要中国车企继续保持现有的发展势头,在产品质量、智能化水平和整体技术实力上不断提升,未来几年它们完全有能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当然,这也考验着中国车企的创新能力和执行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我有信心,在电动化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定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这不仅是中国车企自身的机遇,也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选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汽车挖一挖

汽车挖一挖

有车,更懂你,更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