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操作!转手美债“欠条”换人民币,全球金融棋局悄然生变

春秋说史 2025-10-28 17:07:56

真没想到,美国欠中国的钱还不上,中国居然把“欠条”转手卖给另一个也欠美国钱的国家,对方拿人民币买下,直接拿去抵债。   2025 年 9 月 8 日,中国央行刚和欧洲央行签完 3500 亿元的本币互换协议,转头又跟瑞士、匈牙利续了约。 这消息一出,不少人看懂了:全球金融圈正在悄悄变天,而人民币正在慢慢站稳脚跟。 这事得从 2024 年 12 月说起。 当时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当月减持了 96 亿美元美债,持仓降到 7590 亿美元。 其实这不是突然举动 ,2024 年里中国一会儿增持一会儿减持,折腾了好几次,核心就一个目的:别把鸡蛋全放美元这个篮子里。 有人问,减持美债的钱去哪了?答案藏在一种叫 “债权转手” 的操作里。 说白了,就是把手里的美债卖给第三方,换成人民币或者其他货币,甚至能直接用来抵欠中国的货款。 但这操作不是拍脑袋来的,得有三个硬条件:结算渠道得通畅、法律得认、大家得互相信任。 而中国早就搭好了 “舞台”。 2024 年 CIPS(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处理了 175 万亿元支付,同比涨了 43%,覆盖 185 个国家和地区。 就像咱们网购得有支付宝,跨国做生意也得有靠谱的支付系统,CIPS 就是人民币的 “国际支付宝”。 这么做的好处太明显了:对中国来说,减持美债能降低风险;对其他国家来说,能用人民币结算能源和货物,不用再发愁缺美元。 长期看,全球支付就不会被单一货币卡脖子,比如 2025 年上半年,光货物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的就有 6.4 万亿元,占了近三成。 但这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你想转手美债,得有人愿意接,还得美国认可这债权有效,人民币在海外的兑换点还不够多,有时候结算会卡住。 最后,这么大的资产变动要是不说明白,容易引发市场恐慌,所以中国才慢慢来,先跟各国签互换协议,再扩大结算范围。 现在人民币的 “朋友圈” 越来越大:全球 80 多个央行把它当储备货币,2025 年交易量占比冲到 8.5%,眼看就要追上英镑了,这不是要 “取代谁”,而是给大家多一个选择。 说到底,2025 年签的这些协议、2024 年调的美债持仓,都是在铺一条路。 人民币国际化不是喊口号,而是靠 CIPS 的交易量、靠一笔笔实在的贸易结算、靠和各国的互相信任堆出来的,等哪天真能轻松用人民币买石油、做投资,那才是真的稳了。 咱们从不是被动等美国还钱,而是主动下好一盘棋: 2024 年不盲目持有美债,灵活减持 96 亿美元、把持仓稳在 7590 亿美元,避免把风险拴在单一货币上,先保住了资产安全。 2025 年主动和欧央行签 3500 亿元本币互换协议,还续了瑞士、匈牙利的合作,再靠 CIPS(2024 年处理 175 万亿支付)搭好结算通道,让 2025 上半年货物贸易用人民币结算达 6.4 万亿元、占近三成。 这布局高明在 “一举两得”:既没被美债绑住,又借实打实的协议和贸易结算,让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完全不是被动应对。 对此,你有怎么样的看法呢?

0 阅读:132

猜你喜欢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