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跟瓜农闲聊,对瓜农大加称赞,吃完西瓜,走了500米后,突然派侍卫回去杀瓜农,没成想瓜农留下纸条已逃。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乾隆微服出访,走得口干舌燥,路边有个瓜棚,棚里就剩最后一个西瓜,看起来又大又圆,让人垂涎欲滴。 侍卫上前想买瓜,瓜农却摇头拒绝,说这瓜已经被人定下了,侍卫有些恼火,但乾隆摆摆手,亲自上前和瓜农商量。 乾隆说话和气,态度诚恳,加上出手阔绰,瓜农终于同意把瓜卖给他,买下瓜后,乾隆就在瓜棚下坐着享用这来之不易的清凉。 奇怪的是乾隆吃瓜的方式很特别,他不像普通人那样从最甜的瓜心开始吃,而是从边缘一圈圈地往里吃。 瓜农看了直摇头,忍不住开口提醒:“客官,你这样吃法不对,应该从中间最甜的地方开始吃,这样每一口都是甜的。” 乾隆听了一愣,觉得这个瓜农说得很有道理,两人便聊了起来,这一聊不要紧,乾隆发现眼前这个种瓜的农夫竟然满腹经纶。 瓜农谈起诗词歌赋,引经据典,头头是道,论起时事政治,见解独到,绝非普通的乡野村夫能比, 乾隆越聊越起劲,心想这样的人才埋没在乡间实在可惜,他试探着说:“我在朝中有些关系,可以推荐你去做官,怎么样?” 瓜农听了淡然一笑:“多谢好意,我只想过些清闲日子,不愿卷入官场是非。”他的语气很平静,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贪婪。 乾隆表面上没有强求,客气地告辞离开了,但走出大约五百米后,他突然停下脚步,脸色变得阴沉。 “回去,杀了那个瓜农。”乾隆冷冷地对侍卫下令,帝王心术在这一刻暴露无遗:既然不能为我所用,就不能留作后患。 侍卫们立刻调头返回瓜棚,但现场早已人去棚空,只在瓜棚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闲云野鹤一枚,何足挂齿。” 瓜农竟然提前看穿了乾隆的杀心,从容地离开了,这份洞察力和智慧,让人不得不佩服。 他希望天下英才都能为自己所用,但如果遇到不愿合作的高人,立刻就会起杀心,这种矛盾心理,几乎是所有帝王的通病。 瓜农不仅有学问更有智慧,能够在短时间内判断出乾隆的真实身份,并预见到可能的危险,这需要极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能够保持内心的清醒和坚持,这种定力在任何时代都是珍贵的品质。 乾隆从瓜边吃起这个细节,其实也很有意思,作为皇帝他习惯了先享受最好的,这种思维模式已经深入骨髓。 皇帝总是想着如何获得更多,如何巩固权力,而瓜农追求的是简单的快乐,享受当下最美好的时刻。
浙江嘉兴,男子运了一车西瓜,运费8500元,结果在路上遇上了大雨,他将西瓜运到目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