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霸稳拿班级第一,高考却只考200多分,班主任默默道出真相 李凝家境差,爸妈没固定活儿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全家就盼着他好好念书翻身。他上高一那会儿,成绩亮眼,在武昌那所中学里,总保持班上头名,年级前几也没问题。班主任胡老师老提起两个不同的李凝,一个是刚进校的那个,穿得旧旧的,花钱省着点,但上课特别上心,啥科目都钻研透。不管是数学物理这些他强的,还是语文历史那些弱的,他都不马虎。即使知道以后走理科,在文科课上也认真听。胡老师说,这小子像盏灯,坐哪儿都能带带别人。作为老师,知道他家穷,也想帮把手。那时候李凝生活简单,早起背书,课间复习,周末还帮家里干点事儿,成绩就这么稳稳往上蹿。老师们开会常拿他当例子,说这种学生有潜力。穷日子让他知道只有用功才能出头,所以他比别人多下功夫,背一首诗能多记几首,解题也总超额完成。 进了高二,李凝理科牛,被分到学校尖子班,那班专冲顶尖大学,里面前十基本能上本地好学校,等于一只脚迈进大门了。有一天他突然变了,衣服换成好的,脸色也红润起来。同学问咋回事,他说家里的旧房子拆迁,赔了钱还给了安置房,手头松了,能请大家喝东西。胡老师也调到这班当头儿,他教书多年,学生都说他方法好,人也正派。讲题时常跳步直接出结果,别人跟不上,只有李凝能懂。胡老师喜欢他,想让他管学习事儿,但之前有关系户占着位,分班后才换上来。可这时候李凝每月有几千块零用,还有房出租,对书本没了劲头。有些孩子讨厌穷,就拼命学,想靠成绩换命。他们脑子灵,在人际上也滑溜,因为缺钱久了,对谁都客气。可条件一好,先前那股子狠劲就散了。李凝有了钱,花销大,还买新手机,朋友们羡慕,围着他转。胡老师起初还高兴,以为他资源多了,会学更好,说不定冲清华北大。可老头儿没看透,人有时就这样。班主任后来点明,自从那笔钱到手,这孩子就彻底变了。 李凝排名先还在前头,但慢慢掉队。胡老师急,找他聊好几次,问为啥这样,都没啥用。谈完他抹泪,可没多久又玩手机,课上吃零嘴,作业不写了。学习这玩意儿,不进就退,在尖子班没退路。一个学期过去,分班考砸锅,被踢到普通班。同桌觉得可惜,但也懂,从前吃馒头都抠,现在小店随便买,这差距大,谁还能专心啊。胡老师觉得太糟蹋了,却帮不上。不是自家娃,有些话不好说,有些事儿做不了。他用狠话戳他,让他哭,可几天后又老样子。换到普通班,他更放飞了,缺课,上网,交朋友,看闲书,跟从前大不一样。李凝有回说,他觉得自己不像学生了,但也没辙,那劲头找不回了。胡老师劝,当啥都没了,就能捡回来。可他被那些混日子的拉走了。下滑越来越狠,考试前不复习,宿舍里闹腾。这样的日子,让他彻底偏轨。高考分出来,两百多,连专科都悬。 穷时候拼死学,一有钱就松懈,人性就这样经不起折腾?穷家孩子改命不容易,财富来得突然,往往毁了动力。胡老师教书几十年,也看走眼了,以为条件好会更努力,谁知反倒拉后腿。李凝从学霸变学渣,拆迁款成祸根。现实中不少类似例子,家庭变故影响心态,学习动力没了,就这么滑下去。教育不光教知识,还得稳住心。穷富交替考验人,保持初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