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本土挑战全球巨头是什么感受?瑞幸正在迈出一小步,对星巴克而言也可以说是吓人的一步。 瑞幸咖啡6月30日在正在曼哈顿开设两家店,让人有些意外。瑞幸在2020年因为股市造假受到重创而退市,并且接受1.8亿美元罚金。 然而,在管理层大规模清理的刮骨重生,使得瑞幸又重新绽放光芒。瑞幸中国在2023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星巴克。瑞幸采用了“店海战术”,以1.6万家对星巴克的6800家的两倍门店优势。 然而,它在美国市场已经卷土重来。意志非凡。这是民间强烈进行经济交换的商业活力。 商业的种子是跨国界而繁衍壮大的。没有星巴克,就没有瑞幸。1999年星巴克在中国开的第一家咖啡店,定义了“商务+悠闲”的场所。而同期上岛咖啡的套餐的油腻气息,则封住了它的发展空间。 将近20年之后,也就是在2017年瑞幸才开始成立。此时,星巴克的咖啡空间第一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了。 然而中国市场消费人群,也在发生变化。瑞幸在贴身观察了星巴克的一举一动之后,而增加“互联网游戏”心态,借助手机APP的快速取单而一举崛起。 在中国,借助于创新,它正在打败星巴克(星巴克前段时间传出出售中国门店)。2024年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为14%。它一度曾经达到40%。而中国是美国外的第二大市场。 星巴克不能将一切都归罪于瑞幸。从2021年到2025年,星巴克中国门店从5000家道7500家;而瑞幸则从5000家,扩展到将近25000家。 这并非瑞幸与星巴克的同质竞争的方式,而是瑞幸与时代对话的方式。年轻人喜欢这种从手机下单,然后取单离开。 这一点,星巴克曾经不屑一顾。星巴克希望提供一种氛围,商业交流的氛围。 如果星巴克还是在追求田园里悠闲对话 的商业氛围,那对不起,行色匆匆的年轻人不想在这里呆得太久。 因此在中国,并非瑞幸打败星巴克。而是星巴克被时代的年轻新过客而打败。 其实星巴克也在适应…尽管创始人并不喜欢人们闪进闪出的那种感受…这已经偏离了星巴克最早的“悠闲咖啡”理念。然而在美国,它的咖啡速取店与商业休闲店也在分开,目前星巴克有30%来自手机订单。 而现在,瑞幸开始准备袭击星巴克的老巢:美国本土。正如华报所说的那样:“中国对手不会让巨头孤独地垄断市场”。 尽管这个挑战悬殊巨大。 在美国,星巴克有1.7万家店,而瑞幸只有2家。 但谁知道呢?瑞幸两美元的咖啡比星巴克六美元的咖啡,总会获得巨大的青睐。 而且,瑞幸也不孤独。 从瑞幸出走的创始人重新创立了库迪Cotti的咖啡品牌,在中国贴着瑞幸进行门店布局。仅仅2年,门店数量也达到8000家左右。 现在,这个尾巴,也来到美国。 星巴克一定发现自己突然多了两条尾巴。喝咖啡的日子,变得不纳闷悠闲了。 在中美最激烈的贸易交锋之下,依然有大量中美企业在两个市场都能左右逢源。这并非只是商业版图的布局,更是一种有助于减缓脱钩的商业力量。 仔细观察他们的作为,会对新型全球化的走向,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或许这是我下一本书,应该描述的主题 中国爆发力 大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