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27年,白崇禧将军长赖世璜枪决,部队缩编为师,熊式辉大骂说:“14军北伐有功

1927年,白崇禧将军长赖世璜枪决,部队缩编为师,熊式辉大骂说:“14军北伐有功,怎能因赖世璜一人有罪,就将番号撤销。”

当年,北伐战鼓擂动,赖世璜携赣军独立师投身国民革命军,部队迅速扩编为第14军,骁勇善战,战功赫赫。然而,这份荣耀在蒋介石眼中,却如芒在背。

为掌控这支新锐之师,蒋介石暗遣心腹熊式辉,以军代表之名入驻,美其名曰“协助”,实则监视渗透,无异于在赖世璜身边安插了一把利刃。 不久,抚州激战正酣,14军第1师师长易简战死。赖世璜欲提拔亲信以固根基,蒋介石却横加阻挠,将师长之位赐予熊式辉。此举无异于釜底抽薪,赖世璜根基动摇,大权旁落,心中愤懑却无可奈何,只能以“养病”为由,暂避南京风头。

恰逢此时,政局突变。蒋介石徐州战败,威信扫地,桂系趁势发难,何应钦亦袖手旁观。蒋介石无奈“以退为进”,宣布下野。消息传至熊式辉耳中,他立即向溪口的老蒋发电报:“总司令既去,我亦不愿领兵,愿随您共赴海外!”此举看似表忠,实则试探蒋介石下野是权宜之计还是真心退隐。蒋介石回电安抚,并指示他稳住第1师,这给了熊式辉一颗定心丸。

而赖世璜,却在这场政治风暴中犯下大错。孙传芳六万大军压境,战局危急,他竟心生异志,暗中与孙传芳密会,欲留后路。白崇禧虽掌握情报,但大战在即,隐忍未发。直至龙潭一战,孙传芳主力覆灭,大局已定,赖世璜才惊觉不妙,欲逃往南京找靠山。然而,刚到火车站,便被士兵拦下,以“白总指挥有请”为由,将其押进军政部监狱。

1927年12月30日,蒋介石复出在即,甚至有风声说要释放赖世璜。就在这时,白崇禧突然下令,以“畏缩不前、搂扣军饷”之罪将赖世璜枪决。白崇禧此举,意在防止赖世璜及其14军重归蒋介石麾下,增强蒋系势力。处理完赖世璜后,白崇禧顺势取消14军番号,将其缩编为第37师,并任命熊式辉为师长。

熊式辉军长梦碎,对桂系恨之入骨,从此决裂。得知蒋介石已至上海,他马不停蹄赶去会面,倾诉对桂系的不满。蒋介石安抚道:“天翼,我对你放心,上海卫戍就交给你了。”熊式辉心领神会,不顾白崇禧阻拦,率部开赴上海,彻底倒向蒋介石。1928年1月,蒋介石乘火车回南京复职,熊式辉更是将全师官兵部署在沪宁线沿途警戒,自己则寸步不离地陪在蒋介石身边。

专列上,蒋介石拍着他的肩膀说:“天翼,你在此时表明心迹,很好!”熊式辉恭敬回答:“为总司令分忧,是卑职的荣幸!”回到南京后,蒋介石立即任命熊式辉为淞沪警备司令,将自己的安危托付于他。

自此,熊式辉仕途亨通,三年后出任江西省主席,成为一方大员,且一坐就是十一年,这在蒋介石亲信中实属罕见。这份稳固,除自身手腕外,更得益于宋美龄的“枕头风”。原来,熊式辉之妻顾竹筠认了宋美龄母亲为干妈,这层关系让他得以以“家人”身份走动,铺就了最顶层的人脉。

熊式辉深谙投其所好之道。宋美龄嫌南昌百花洲湖水有味,他立刻改造湖区;得知蒋氏夫妇要去庐山避暑,他更是豪掷千金买下别墅,取名“美庐”相赠。宋美龄极为满意,常在蒋介石面前夸他:“天翼办事得力,靠得住!”后来蒋经国回国,熊式辉又主动请缨,将其带到江西“锻炼”,促成了其重要的“赣南经验”。

抗战胜利后,熊式辉出任东北行辕主任,晋升“二级上将”,达到人生巅峰。然而好景不长,两年后便被陈诚取代,从此被蒋介石冷落,政治生命迅速走向黄昏。

回望过往,赖世璜之悲剧在于只有将才而无政治眼光,最终在犹豫和投机中沦为牺牲品;而熊式辉之成功,则在于他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最正确的政治投机,他懂得忠诚不仅要做,更要做给最需要看到的人看。他经营的不是军队,而是权力本身。然而,他最后的失败也说明,靠钻营和人脉维系的权力终究有其尽头,当历史洪流袭来时,个人的精明算计终究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