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然宣布! 7月22日,印度财政部甩出一纸重磅文件:对中国出口的苯胺继续征收5年反倾销税!文件白纸黑字写着:万华化学每吨多缴36.9美元,其他中国企业每吨加收121.79美元! 要知道,苯胺可是染料、橡胶、医药的“工业味精”,印度这一招,相当于掐住了中国化工出口的“命门”! 印度为啥这么执着?数据暴露了真相:2023年印度进口苯胺12万吨,中国占了30%!印度本土企业产能有限,下游涂料、橡胶行业嗷嗷待哺,但印度政府宁可让本土企业“饿肚子”,也要用关税筑起“保护墙”。 更讽刺的是,印度进口商NOCIL Limited曾在2022年申请“取消关税”,结果被政府直接驳回——这哪是反倾销?分明是“保护本土企业,哪怕大家一起穷”! 印度一口咬定中国“倾销”,但真相可能没那么简单,中国苯胺的“低价”,本质是规模效应和技术碾压,万华化学作为全球MDI巨头,苯胺只是副产品,成本自然低,其他中国企业靠产业链整合,也能把价格压下来。 印度调查机构却“选择性失明”,硬把市场竞争力说成“倾销”,连中国商务部都看不下去了,直言印度“人为拉高正常价值”。 更魔幻的是,印度一边加税,一边疯狂进口,2023-2024财年,印度进口苯胺批次增长13%,中国仍是最大来源国,印度下游行业离不开中国货,但政府非要“强行戒毒”,结果只能是“企业叫苦,消费者买单”。 印度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既要又要还要”,它想保护本土苯胺企业,但又舍不得中国货的低价;想摆脱对中国依赖,结果下游行业先扛不住了,涂料厂、橡胶厂的成本蹭蹭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直接“凉凉”——这哪是保护产业?分明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更搞笑的是,印度自己就是“倾销老手”,2018-2022年,印度对中国邻氯对硝基苯胺“倾销”了整整五年,一家独占中国市场,中国企业被搞得“半死不活”,现在印度反过来骂中国“倾销”,这不是“双标”是什么? 说到底,贸易战没有赢家,印度与其用关税筑墙,不如学学中国:提升技术、优化管理,靠真本事竞争,不然五年后关税到期,印度企业还是得跪着求中国货——毕竟市场规律比政府文件更无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