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妥协了!7月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式签了字,允许把国内矿产开采挣来的钱直接打给美乌两国合办的重建基金!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把乌克兰挖矿赚的钱拿出一半交给美国一起管。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最近乌克兰和美国之间的一项新协议,让不少网友直呼“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7月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亲自签字,批准将国内矿产开采的部分收入直接划进一个由美乌两国共同管理的重建基金。 说白了,就是以后乌克兰挖矿挣的钱一半要交给美国一起打理。这操作,说它意外、说它无奈,其实都不为过。 乌克兰经济现在什么情况?一句话总结就是“捉襟见肘”。俄乌冲突拖了这么多年,国家基础设施损毁严重,GDP相比战前缩水了超过五分之一。 重建家园需要的资金高达五千多亿美元,可乌克兰本身几乎拿不出手。唯一还算硬的“家底”就是丰富的矿产资源。 乌克兰的地下埋着全球约5%的矿产储备,总价值估算接近15万亿美元,其中稀土、锂、钛等关键矿产可谓全球争抢的“香饽饽”。 眼下为了能让重建项目动起来,乌克兰只能把打矿赚的钱,分一半出来搭上美国这班车。别小看这笔钱,这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几十年乌克兰的经济命脉。 美国这波也是真会做买卖,表面上是帮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实际上直接把手伸进了乌克兰的资源库。 只需投入十几二十亿美元,就能参与到矿权分配、基金管理,更能为美企争取到优先开发权、采购权。别的不说,锂和钛对于美国高科技、军工、航空航天产业来说,都是战略级的“命门”资源。 从这操作不难看出,美国对乌克兰矿产的兴趣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年就在全球布局稀土、锂矿等资源,如今借着重建名义,直接锁定乌克兰的矿产蛋糕。 将来不管乌克兰经济怎么变,美方都能从矿产收益中分一杯羹。这种“以小博大”的玩法,真让人佩服。 但话说回来,乌克兰老百姓怎么看?一边是战后急需的物资和资金,一边是列祖列宗留下来的矿山资源,哪个更重要? 现在物价飞涨,通胀压力巨大,2025年初的CPI指数已经创下新高,民众生活负担沉重。矿产本是国家的财富,眼看着被外部势力分走一半,难免心里不是滋味。 大家会不会质疑政府,为什么不能靠其他方式融资,而要把资源“卖身”?这种被动局面,恐怕不是一句“救急”就能说服所有人。 而且,乌克兰矿产有很大一部分分布在冲突激烈的地区,想要安全稳定开采并不现实。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后续大规模投资和修复都充满不确定性。 美国虽然拿到开发权,短期内未必能真正落地开采,但这一步棋的深层意义在于,谁能控制资源,谁就在未来的博弈中有主动权。 站在乌克兰的角度,这是“饮鸩止渴”,还是“解燃眉之急”?有人觉得这是无奈的权宜之计,毕竟没有资金,重建谈何容易;也有人担忧,家底都快被掏空了,将来就算重建好了,国家经济命脉也被外部牢牢握在手中。 美国看似投入不多,却提前锁定了乌克兰未来几十年的资源红利,这算盘不能不说打得精明。 说到底,泽连斯基这次签约,是顺应现实还是被动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