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拿到中企投资,后脚助美国开发稀土,印尼玩得一手好战略平衡 就在本周,印尼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国际战略平衡术:6月29日,总统普拉博沃刚为宁德时代与印尼国企合资的60亿美元电池工厂挥锹奠基,宣称这是“巨大的突破”;不到24小时,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加·哈尔塔托转身向美国抛出橄榄枝——邀请共同投资关键矿产项目,作为应对7月9日美国32%关税威胁的谈判筹码。
这块东南亚最大经济体,正把手中的矿产资源玩成了地缘政治的“王牌”。 作为电动车电池的核心原料,镍已成为大国竞逐的战略物资。而印尼地底蕴藏2100万吨镍储量,占全球近四分之一。但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直接将印尼挡在门外,为此,印尼多次向游说,但美国始终犹豫不决。而另一方面,中资已扎根本土产业链最深处。
宁德时代此次动工的印尼项目,远非普通工厂:它覆盖镍矿开采、高压酸浸冶炼、前驱体材料到电池制造的全链条。工厂选址西爪哇省卡拉旺工业走廊,扼守雅加达港口与内陆资源区的物流咽喉,2026年底投产后年产能将达15吉瓦时,足以为30万辆电动车供电。
印尼明白一点:若仅出口原矿,永远卡在全球价值链低端;但若想攀升至电池制造环节,离不开中资的技术与资金。而拉美国入局,既能规避关税风险,又可制衡中国影响力,甚至可能撬动更多外资。
但走钢丝总有风险。美国政策暗藏“排他条款”,试图剔除印尼矿产中的“中国加工成分”;而印尼的矿产供应链又深度依赖中资设备与技术。若中美博弈进一步激化,印尼的左右逢源,恐将变为左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