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自家主场遭冷落,中方财长刚下飞机,多国高层排队等着见面
据中国财政部官网消息,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本月23日至24日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并在会上发言。
【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
有意思的是,此次财长会在华盛顿举行,本应该是美国的主场,然而参会的多国却“排队”等着与中方财长会面。
综合多方报道来看,在此次会议期间,中方财长接连与南非财长、巴基斯坦财长、德国财长、韩国财长、印尼财长、英国财政大臣和日本财政大臣举行会晤和交流,同时还和欧盟委员会经济与生产力委员及世行行长进行了双边对话。
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美国代表团的冷清。据多家西方媒体报道,美国方面本以为能“主场作战”掌控节奏,却未能吸引多少国家主动上门会谈。白宫高级幕僚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向特朗普解释,为何“G20各国代表都不来找美国了”。
为何会出现如此反常的局面?答案其实并不复杂。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尤其是加征所谓“对等关税”的决定,让各国都颇为头疼,就连包括德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在内的许多美国传统盟友都没能躲过。
而中国则是少数几个敢于“硬刚”美国的国家之一,且应对得有理有节、不落下风。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平等合作的经贸原则,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和稳定开放的营商环境,这对其他国家而言,具备极大吸引力。
【特朗普“孤立中国”的战略注定失败】
在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稳定的市场预期和公平的贸易环境对各国都至关重要。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在供应链稳定、贸易金融合作等方面的影响力正在快速上升,各国财长纷纷希望与中方就对抗关税战、稳定经济大局等议题深入沟通,也就顺理成章。
从多国财政部门发布的会后通报也能明显看出,本轮与中国财长的会谈中,几乎都集中在“关税战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多边贸易机制改革、全球金融安全网建设”等问题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方的“带头作用”下,美国的传统盟友们也不再忍气吞声。尤其是英国、日本等传统美西方盟友,明显表现出与美方保持距离的意愿。
英国《卫报》报道指出,尽管英美安排了首次会谈,但英方并不急于与美方达成贸易协议,更倾向于与中国加强长期合作。而日本财长在与美方接触中,明确表示对美国高关税政策“深感遗憾”,并拒绝参与所谓“遏华联盟”的计划。
这背后反映出一个核心逻辑:在美国“闭关锁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当下,中国正以务实、开放、平等的态度,成为更多国家的合作首选。
可以说,这场G20会议上的“冷与热”,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国际社会对中美两种模式的投票。一个靠制裁与威胁维系霸权的美国,和一个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化的中国,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包括加州在内的13个州联合起诉特朗普关税政策】
而更令特朗普焦头烂额的是,美国国内也“乱了阵脚”。继加州州长对特朗普政府的不合理关税行为发起诉讼后,又有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在内的12个州站了出来,要起诉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认为美国联邦政府的高关税政策严重损害了本地企业和消费者利益。这种“倒戈”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内部对极端贸易政策的分裂与不满正加剧。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之下,特朗普政府显然有些慌了。为了“挽回颜面”,不仅公开宣称“已与中方恢复接触”,还主动放出“考虑下调关税”的信号。然而,美方的谎言很快就被中方拆穿,中国外交部郑重表示:中美之间还尚未展开谈判。
总体来看,这次G20会议,其实已经为全球敲响了一个警钟:靠单边主义和关税大棒横行的时代正在被淘汰,合作共赢才是未来主流。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被动承受外部压力的发展中国家,而是一个有话语权、有责任感、有全球号召力的负责任大国。中国的发展模式,不仅是自身的成长路径,也为动荡中的世界提供了合作共赢的替代方案。
而美国若还一意孤行,不但将被越来越多国家疏远,最终被边缘化的,也可能正是它自己。
世界已来到新的历史关口。是合作共赢,还是对抗分裂?未来,终将由各国共同的选择决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谁就将拥有未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