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不卖了?国家出手后,李嘉诚重做选择,美方3字回应意味深长

红毛丹易点 2天前 阅读数 10192 #国际
文章标签 李嘉诚长和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李嘉诚出售港口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最近连中美官方都下场正式表态,这件事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长和和贝莱德之间的交易,而是中美之间的博弈,李嘉诚已做出选择。

最开始港媒和专家们说这个交易“损害国家利益”,可能还有人觉得这是场面话,但自从港府和国家外交部接连发声,谁都看明白事情绝不止表面上这么简单。

香港特首李家超前些天接受采访的时候,话里话外都在点明这笔交易有问题。

他特意提到“经济胁迫”四个字,说得明明白白:“港府一定按规矩办事。”

没过两天又有媒体扒出,其实港府3月4号就知道李嘉诚要卖港口的事,直接找上了长和集团谈条件,到今天两边还在掰扯怎么收场。

这说明官方早早就盯上这事了,根本不是临时拍脑袋的决定。

内地这边的动静更大。外交部发言人3月27日开记者会,也特意把“经济胁迫”这个词拿出来说,摆明了告诉大家这笔买卖不干净。

最狠的还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表态,“已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

这可是要动真格了,谁不知道咱们国家的反垄断审查有多严,光这四个字扔出来,就等于给交易按下了暂停键。

本来长和集团咬死了要把买卖做成,还放话说最快4月2号就跟美国财团签合同。

可现在情况变了,据《南华早报》披露,长和突然改口说下周签不了,4月2号只是“最早可能签约的时间”,根本不是最后期限。

说白了就是国家一出声,李嘉诚立马怂了,赶紧把交易往后拖,生怕撞枪口上。

但拖时间不等于不卖了。长和现在骑虎难下,取消交易的话得赔美国人天价违约金;硬要接着卖吧,怕是连国内市场都保不住。

更头疼的是市场监管局的审查还没正式开始,要是查出来中间有什么猫腻,到时候就不是买卖做不成的问题,罚款、处分都得接踵而来。

难怪有人开玩笑说,李嘉诚这次算是把算盘打漏了,左右都是亏。

美国人那边也没闲着,早早就盯着这场交易。

美国国务院听说中国要审查,就回了三个字:“不意外。”

这摆明是提前猜到中国会插手,还补了句“支持美国企业收购港口”,话里话外都在挑明就是要削弱中国在巴拿马运河的影响力。

再看看特朗普当年对巴拿马运河垂涎三尺的样子,这买卖背后的较量早就超出商业范畴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前高官康达的发言,他把话挑得明明白白:“这是一笔私营交易,希望中方能够审慎处理。”

这话表面听起来像是劝架,实则句句带刺,强调这是“私人交易”就是在警告中国别拿政府力量干预。

可问题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么大的港口交易怎么可能只是两家公司的事?

巴拿马运河可是全球海运的咽喉要道,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中美谁能咽得下这口气?

现在整件事的走向已经不是李嘉诚说了算了。别看长和现在打拖延战术,真正能决定买卖成不成的其实是中美两国政府。

港府和北京把“经济胁迫”的帽子一扣,等于是把这笔交易定性成了涉及国家安全的大事;美国那边咬死这是正常商业行为,说白了就是要给中国企业下绊子。

两边较劲的架势倒像是回到了贸易战时期,只不过战场换到了国际海运版图上。

接下来最可能的发展方向,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面介入审查。按照过往经验,光审查流程至少就得折腾三五个月,要再查出点违规操作,罚款整改都是轻的。

长和现在最聪明的做法就是主动撤回交易申请,等风口过了再说。但美国财团也不是吃素的,签好的协议想反悔,少说也得赔个几十亿美元,这钱可不是说掏就能掏的。

但是话说回来,这事给所有商人提了个醒:生意做到一定份上,真不能只看钱袋子。

举个家喻户晓的例子,前些年某跨国科技公司私下给国外传输数据地图,结果踩到国家安全的红线,直接被罚得关门撤离,再有钱的公司也得在国家安全面前低头。

还有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在中美博弈最激烈的时候宁可多绕路也不敢触碰敏感航线,高管说得实在:“有些钱赚了会烫手,丢了饭碗。”

国际商业史上栽过跟头的例子比比皆是。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东芝集团偷偷卖精密机床给苏联,被美国人抓了个现行,罚款3万亿日元不说,连带着日本所有科技公司被美国制裁了十几年,整个产业链元气大伤。

当年操盘这事的东芝高管到老还在后悔:“以为只是笔普通买卖,没想到赔上了整个行业的前途。”

说白了,商人做生意就像开船,账面利益是航速,国家利益就是航线底下看不见的礁石。

光想着提速往前冲,撞上暗礁全盘皆输。特别是涉及通讯、能源、港口这类命脉产业,再精明的商人也得听专家意见。

就像芯片行业这两年纷纷调整供应链布局,不为别的,就怕哪天被迫选边站队。

更深一层看,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其实是绑在一起的。平时多交税、多创新是为国家做贡献;到了关键时刻保住国家利益,实际上也是给自己留后路。

华为被美国制裁那会儿要是没国内市场的支撑,哪能扛到今天?

反过来看那些为短期利益损害国家大局的企业,最后多半成为国际政治牺牲品。

英国ARM芯片公司被软银收购后失去独立性,现在中日关系波动直接影响到它的市场策略,高管私下都说“早知今日就该保持距离”。

现在这个时代,跨国资本早就不存在“绝对中立”的空间。中企在海外收购矿产会被西方扣上“资源掠夺”的帽子,美企来华投资也要被审查“数据安全”。

普通人看李嘉诚这事可能觉得是站队难题,其实背后是当前国际格局的缩影,当国家利益和商业利益冲突时,企业必须记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回到李嘉诚这场交易上,赔违约金固然肉疼,但在国家安全面前真没得选。

国家去年修订的反外国制裁法明明白白写着,企业若配合外国制裁损害中国利益,最高可以冻结全部资产。

精明的商人应该比谁都算得清长远账,现在赔的是钱,真要撞了红线,未来三十年生意根基都可能动摇。

说到底,商业从来不是真空里的游戏。普通人买个菜还知道避开风口浪尖,商人操盘动辄百亿的项目,政治敏感度反而不能丢。

这次港口事件不管结局如何,都给全球企业家上了宝贵一课:生意场上,国家利益永远是最高优先级。你能赚多少钱,说到底得看你脚下的土地给不给你站着挣钱的机会。

——THE END——

参考资料:上观新闻——李嘉诚旗下长和,突发新公告

直新闻——中方调查李嘉诚卖港口?外交部回应

评论列表
  •   往事如风  发布于 2025-04-01 13:43:53  回复该评论
    一副奸商小人的嘴脸,猥琐的面孔,死了留下跟秦桧一样的千古骂名。
  •   用户10xxx51  发布于 2025-04-01 10:56:04  回复该评论
    港口可以让它卖,然后我们在港口之外修筑防洪大坝[笑着哭][笑着哭]
  •   用户10xxx02  发布于 2025-04-01 11:50:24  回复该评论
    可能一切都在李氏家族撑空中,那么大财团不可能没考虑过两头风险!
  •   聂萱伟  发布于 2025-04-01 11:39:53  回复该评论
    特浪瀑就是不靠谱,说白了,跳梁小丑,无懒举措来憾动中华上下5千年文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红毛丹易点

红毛丹易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