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学院,能否复名“福建第二师范大学”?
武夷学院,简称“武院”,因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而得名,目前是南平市唯一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去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武夷学院客观上初步具备升格为“大学”的标准条件。相对同类型高校来讲,武夷学院的更名选择内容较多,而且每一个名字都有着强烈的目标指向,目前呼声最高的是“闽北大学”。

“闽北大学”与“南平大学”的比较。这两个名字都倾向于区域位置。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闽江源头,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可以说,闽北大学与南平大学,都是武夷学院的地域符号。
闽北大学有利于挖掘地域文化底蕴。闽北被誉为朱子理学的摇篮,谓之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配祀孔庙的13位福建人士中10位属于闽北籍。
南平大学有利于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南平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入闽的主要通道。“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来,其中建州就是现在南平下属的建瓯市。如能拥有城市命名的大学,对于南平的城市品牌推广或许更为直接。

“福建第二师范大学”还能否再度挂牌。这个名字是从学院的历史沿革考虑。武夷学院最早为创建于1958年的南平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更名为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后续几次更名,但长期以师范教育为主,2007年由南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武夷学院。
武夷学院的师范教育既有历史传承,也有现实需要,如果能回归师范教育的“赛道”,可能更有利于学院的发展定位。特别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福建第二师范学院”的经历,按照复名相关规则,可能更容易通过审核。

“武夷山大学”也是一个现实选择。这个名字是从现在的名称延续设计。武夷山是我国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之一,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蜚声海内外。武夷学院的特色是茶、旅、艺、生态等相关学科,“武夷山大学”与武夷山相互映照,且自带流量。
武夷山的茶叶很有名气,南平茶叶面积占福建全省五分之一。目前国内茶学专业排名中,福建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位列校友会研究型高校前3强。武夷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学院茶学专业则为应用型高校排名前3强。由此可见,“武夷山大学”自带芬芳。
这就是武夷学院,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