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亲自下场卖房,不是闲得慌,而是市场和自身压力逼出来的“自救”,背后藏着普通人能感同身受的现实困境。 这事儿的根源,是“断供房”和“抵债房”堆多了。2022年房贷断供率才1.6%,到2025年直接飙到3.7%,每28个贷款家庭就有一个扛不住,三四线城市更是突破5%警戒线。不管是企业经营不善还不上贷,还是普通人收入缩水扛不起月供,最后抵押给银行的房子,都变成了银行的“包袱”。更关键的是,传统法拍房这条路走不通了——2025年6月全国3.2万套法拍房,成交才3215套,流拍率高不说,回款要等两年以上,银行耗不起。 银行卖房也是为了应付考核。年末资本充足率考核逼近,手里堆着大量房产会拖垮报表,所以得赶紧打折变现“瘦身”。于是从2024年上半年开始,四川农信、辽宁农信等率先批量挂牌,到2025年,国有大行、城商行都加入了,阿里、京东上的银行直供房越来越多,价格比市价低20%-30%,甚至有1800元/平的低价房。 这背后是三方的无奈:普通人掏空钱包买房,却可能遭遇房价下跌、收入下滑,最后房子变负资产;银行本是放贷的,却被迫当起“房产中介”,卖不掉还得亏本金;房企资金链断裂,抵押的房子成了不良资产,进一步加剧市场压力。 说到底,银行卖房不是想搅乱楼市,而是化解风险的无奈之举,也折射出当下经济复苏、就业稳定、楼市调整的复杂现状。对购房者来说,这可能是“捡漏”机会,但得摸清产权风险;对更多人而言,这更像一面镜子——它照见的,是每个家庭对稳定收入的渴望,对房产价值的担忧,以及市场转型期里每个人的艰难权衡。
银行亲自下场卖房,不是闲得慌,而是市场和自身压力逼出来的“自救”,背后藏着普通人
小小鱼游啊游
2025-11-11 20:06:31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