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个知府,带着50万两救灾银,半路被3000饥民堵住。他没安抚,没分钱,反而

不吃药的五块 2025-11-10 13:44:06

明朝一个知府,带着50万两救灾银,半路被3000饥民堵住。他没安抚,没分钱,反而掀开车说:这不是给你们的,这是我赌上身家性命的本钱。 他叫沈惟安,他比谁都清楚,按规矩把这笔钱送到官府,层层克扣下来,百姓能拿到手的连一成都不到。银子在当时也买不到粮食,因为粮价早就被炒上了天。 明朝那年,灾情刚爆发时,河南各地已经饿死不少人,江南粮商早就囤粮,等灾情扩大后抬价。 米价一斗涨到千钱,寻常百姓连买米的资格都没有,沈惟安作为地方父母官,先按流程写文书、打报告、去催调粮,可这些动作被上级拖延。 他知道,那些掌握粮食的人背后有人撑腰,官印根本命令不动他们,财政拨款的赈灾银,在各级衙门经过无数次扣减,到了他手里只剩可怜的一部分。 他心里明白,再按规定发放,根本救不了三千个已经快饿得走不动路的灾民,更麻烦的是老百姓眼中的不信任。 灾民挤在府衙门口,满脸怀疑,有老人骂官府以前打死讨粮的人,有汉子质问沈惟安:“你凭什么让我们相信?” 这一刻,身份带来的威严已经崩塌,规矩无法救人,官印变得沉重,甚至拖住他的手脚,如果继续按流程,他救不了百姓;若乱来,他的官位甚至性命都会保不住。 在犹豫之中,他做出了惊人举动,沈惟安站在灾民面前,把官印摔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印上立刻裂开一道缝。 这一下,所有人都愣住了,没人见过官员当众砸自己的印,那道裂痕仿佛宣告:旧的规矩我不再遵守。 他当场立誓,说若不能让大家吃上粮,他愿意革职问斩,这不是嘴上说说,他让人把誓言写成文书、按下指印。 他的目光坚定,声音不大,但足够让三千灾民感受到他的决心,百姓跪下,是因为有人愿意拿命陪他们赌。 接着,沈惟安收起官服,带队前往粮仓,他没有随意杀人,只命令“只冲仓,不伤人”,并把腰刀交给百姓监督自己,粮仓被打开,临时配给系统迅速建立,饥荒暂时缓了一口气。 但他知道,靠这些粮吃不长久,趁着衙门上级还没反应,他带领灾民继续往西南方向走,途中,他派人暗中搜集高官的贪腐账本,留作将来对抗的证据。 经过几天行军,他们在秦岭附近找到废弃矿场,土质肥沃,还有可用的房舍,他将三千人按技能分成耕作、匠作、护卫三批,制定工分制度,做多少领多少,人人都看到自己的未来。 几个月后,他们真的迎来收成,旱地上出现一片片粮田,粮仓里堆满万担粮,孩子的脸上有了肉,老人也重新能站起来,大家看沈惟安的目光,从怀疑变成信任。 最终,这件事被送上朝廷,钦差带着圣旨来“问罪”,但当他看到仓库码放整齐的粮食、条理清晰的工分表、几千灾民自愿按下的血手印,他沉默很久。 民心与成绩摆在面前,他明白继续治罪只会让更多人寒心,最后,朝廷追认了新的屯垦制度,并允许继续扩大规模。 主要信源:(《明史》《民间故事》)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不吃药的五块

不吃药的五块

旧曲重听记忆闪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