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这回真完了,乌克兰可能已经没人可死了。有俄军士兵在打扫顿涅茨克康斯坦丁诺夫

么凹猫咪 2025-10-28 14:41:04

完了,这回真完了,乌克兰可能已经没人可死了。有俄军士兵在打扫顿涅茨克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的战场时,发现阵亡的乌军士兵多为外国雇佣兵,占比可能至少达到60%左右,其中包括非裔美国人和拉丁美洲国家的人。 这个60%的比例可不是偶然出现的特例。过去三个月里,顿涅茨克方向五场关键战斗的遗体统计显示,外籍人员占比一直稳定在57%到63%之间,康斯坦丁诺夫卡的战场只是又一个佐证。俄军士兵在清理遗体时,频繁看到持有美国、哥伦比亚护照的面孔,这些非裔和拉丁裔占了阵亡雇佣兵的七成还多,有些人身上揣着美制装备,却连乌克兰军队的军衔标识都没有。 战场的残酷数字早就在预警这种困境。俄军和乌军10月底的一次遗体交换,比例竟然达到38:1,俄方移交1000具乌军遗体,乌方只移交31具俄军遗体。乌克兰总司令瑟尔斯基自己都承认,俄军每月能净增约9000名士兵,而乌军兵力一直在减少,伦敦国王学院的教授估算他们大约短缺10万名士兵,这数字和官方统计的逃兵数基本对上了。 本土兵源早就被榨得见了底。开战至今乌克兰累计外逃人口达850万,16到18岁群体占比高达37%,这些本该是未来兵源的年轻人全跑了。征兵年龄一降再降,从27岁落到17岁,60岁的老者和高中生混编的“祖孙连”在赫尔松战区都不新鲜了。更荒诞的是,征兵办连寄通知书的信封资金都凑不齐,150万应召人员没完成登记,征兵率连续四个月达不到目标的六成。 外国雇佣兵成了被迫顶上的“炮灰”。西方私人军事公司开出月薪3500到5000美元的高价,比普通乌军士兵的收入高近十倍,可这钱压根是用命换的。有美国雇佣兵直言,这里的激烈程度比阿富汗战场厉害多了,存活概率低得吓人。截至2025年6月,赴乌参战的1万多名外国雇佣兵里,近五千人被歼灭,还有四千多人直接逃了,剩下的也就两千出头。 更要命的是,这些外来者还成了战场乱源。苏梅州曾发生过荒诞的乌龙,哥伦比亚雇佣兵和乌克兰突击队互殴两天,双方都把对方当成了俄军,直到上级通知才停火 。语言不通、战术习惯不一样,指挥链条又混乱,这样的“友军”不仅填不上人力缺口,反而成了新的麻烦。 当一个国家的战场要靠外国人来填,这场战争的走向已经写在了阵亡者的国籍牌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么凹猫咪

么凹猫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