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输得目瞪口呆! 欧盟,被中美各摆了一道! 中美第五轮吉隆坡贸易谈判已结束。李成钢:USA的态度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的态度是坚定的。 中美这次谈了两天。双方聊了很多棘手问题。比如海事物流、关税暂停期、还有芬太尼禁毒合作。美国财长贝森特挺高兴。他说达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框架”。美国原来想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现在这个计划暂停了。贸易战的火药味淡了一点。 吉隆坡会谈的闭门会议室里没给欧盟留座位,可谈判桌上的每句话都戳在欧盟的心尖上。要知道就在半个月前,美国还拉着欧盟喊着要“联手对华加征关税”,结果转头就自己按下了100%关税的暂停键,把欧盟晾在了原地。这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操作,让布鲁塞尔的外交官们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欧盟的尴尬早就藏不住了。德国的汽车厂商还在盼着欧盟能和中国缓和关系,毕竟中国市场占了宝马、大众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南欧的那些基建项目更离不开中资,匈牙利的新能源工厂、塞尔维亚的大桥,哪一个都指着中国投资续命 。可美国一施压,欧盟就得硬着头皮搞“去风险化”,现在中美自己谈妥了,欧盟反而成了最尴尬的“局外人”。 贝森特嘴里的“成功框架”,藏着中美心照不宣的默契。双方聊的可不只是关税,海事物流、出口管制这些实打实的合作,本质上是在重新划分全球经贸的“蛋糕” 。而这蛋糕里,原本有不少是欧盟的份额。中国对德投资连续几年稳居前三,欧洲市场早成了中国企业的重要阵地,现在中美贸易氛围回暖,欧盟的中间优势瞬间被稀释了。 更狠的是,中美这步棋直接戳穿了欧盟的“战略自主”神话。之前欧盟还嘴硬说“不会当美国的棋子”,可现实是,中美一握手,欧盟的对华政策就陷入了两难。跟着美国硬扛?德国制造业第一个不答应。跟着中美缓和?又怕被美国穿小鞋。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比直接输了谈判还难受。 李成钢说“中方维护利益的态度坚定”,这话里藏着底气。中国手里有欧盟需要的市场和投资,美国手里有欧盟依赖的安全保障,现在中美暂时休战,欧盟成了唯一的“输家”。那些还在欧洲港口积压的货物,那些等着中国订单的工厂,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欧盟的被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