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服软了?美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0%关税的计划美国方面已经不再考虑,因为中美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磋商得非常成功。 说到底这哪是什么服软,而是美国自己的经济盘子快保不住了,逼着贝森特改口。 贝森特把“成功框架”挂在嘴边,可华盛顿街头的普通人早就看穿了门道。前阵子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过一个叫威尔逊的市民,为了躲即将到来的关税,已经花300美元囤了一堆日用品,还计划每月再追加100美元。这不是个例,有调查说三分之一的美国人都在悄悄囤货,怕的就是关税一落地,货架上的东西集体涨价。 谁都清楚,加征关税这招从来都是“伤己一千”的笨办法。芝加哥大学的数据摆在那,98%的经济学家都认同一回事:高关税最终得由美国消费者买单。穆迪公司早算过账,美国家庭每年因为对华关税得多花1300美元,这笔钱对本就手头紧张的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现在美国通胀刚有点缓解的苗头,真要是加征100%关税,物价指不定又要飙上天,这锅没人敢背。 企业界的抗议声更是快把白宫的门槛踏破了。那些喊着“重振美国制造”的政客没算明白,美国工厂的生产线早和中国供应链绑在了一起。科技企业缺中国的稀土,制造业缺中国的零部件,加征关税等于给自家企业的成本账单狠狠加价。之前多个行业协会直接联名施压,警告政府再搞贸易战,可能要引发裁员潮,这种时候谁还敢硬来? 更有意思的是谈判桌上的人事变化,之前对华强硬的“芯片鹰派”商务部长直接被晾在一边,换成财长贝森特主导谈判。这信号再明显不过:美国现在最急的是稳住经济,不是搞对抗。贝森特要的也很实际,用放弃关税威胁,换中国在稀土、农产品这些关键领域松口,本质上是场精准的利益交换。 别以为这是美国转性了,更像是场“紧急止损”。过去几年关税战打下来,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从12%跌到了10%左右,所谓的“产业回流”成了笑话。现在主动松口,不过是承认了现实——和中国经贸脱钩,美国经济扛不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