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0%关

茂盛楼兰 2025-10-28 00:28:38

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0%关税的计划美国方面已经不再考虑,因为中美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磋商得非常成功。 此外,贝森特还预计中国或将恢复购买美国大豆,并且将把扩大稀土许可制度的期限推迟一年,这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磋商能达成共识,说白了就是美国终于认清楚了“对抗换不来好处”的基本道理,毕竟真要把关税加到100%,先扛不住的绝对是美国自己。 光看大豆这一项就够直白了,2024年中国还买了126.4亿美元美国大豆,占其出口总额一半以上,可到了2025年5月起,中国一粒都没再买过,这是近30年头一遭,美国豆农本盼着丰收季翻身,结果化肥、农机因关税涨价,大豆价格反倒暴跌,密苏里州的农民哪怕种出历史级别的玉米,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更讽刺的是,美国跑去非洲、印度找买家,却连中国市场的零头都补不上,大豆协会主席急得公开呼吁政府赶紧和中国谈协议,这“人祸”可比天灾狠多了。 稀土这张牌更是戳中美国的软肋,中国虽说储量只占全球23%,但产量占95%以上,加工能力更是垄断全球90%,尤其是美军F-35战机依赖的中重稀土,几乎全靠中国供应。 美国战略储备撑死也就18个月战时需求,中国4月一搞出口管制,75%的受影响美企三个月内就面临库存耗尽,现在中方同意推迟扩大许可制度一年,等于是给美国军工、半导体产业续了命,这种情况下加征100%关税?怕是自家战机生产线先停摆。 最让美国民众受不了的是关税转嫁给自己的成本,高盛算过账,到年底美国消费者要承担55%的关税成本,企业反倒只扛22%,耶鲁大学更直接,说加征关税让美国家庭年均多花2400美元,服装、鞋类可能涨价三四成,收入最低的家庭负担最重。 8月核心PCE通胀涨到2.9%,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飙0.9%,生产商早把成本往消费者身上转了,这哪是打贸易战,分明是给自己人加税,中国美国商会调查也显示,多数美企成本飙升却压根没想过撤离中国,更没人把产能迁回美国,毕竟谁也不想和全球最大市场过不去。 说到底,美国折腾半天没占到便宜,2018年打贸易战至今,中美逆差也就从3752亿降到3611亿,反倒让墨西哥、越南捡了漏,之前试过把关税加到145%,结果自家企业先扛不住,只能暂停执行,现在放弃100%关税,不过是承认现实,中国能从巴西补大豆缺口,能靠稀土卡关键产业链,可美国消费者、农民、企业没一个能扛住关税反噬。 这场磋商本质是美国的“止损式妥协”,贝森特的表态与其说是磋商成功,不如说是终于想通了对抗没有赢家,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美国既没缩小逆差,也没重构供应链,反倒把通胀、产业空心化的包袱越背越重。 这时候要是再硬来100%关税,恐怕最先上街抗议的就是那些被涨价逼疯的消费者和赔本的农民,希望美国这次能记牢教训:全球化时代,拿着关税大棒耍横,最终只会砸自己的脚。

0 阅读:27

猜你喜欢

茂盛楼兰

茂盛楼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