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中国已经学会像美国一样有效地升级和报复。它拒绝了唐纳德·特朗普并改写了全球商业规范。 这句判断其实是戳中了这些年中美经贸博弈的核心变化——中国早不是过去那种“被动接招”的角色,反而把“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玩得越来越熟练。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2025年春天那波关税拉锯,美方先是将对华特定商品关税拉到84%,隔天又急吼吼加码到125%,活像小学生玩数字比大小的游戏,可这套把戏没等美方造势完毕,中方的反制就落了地。 不仅关税直接跟涨到125%,还顺手把6家搞技术封锁的美国企业塞进不可靠实体清单,12家涉敏感领域的实体列入出口管制,连赴美留学的风险预警都同步更新,整套动作快得让美方发布会的稿子都没来得及改第二版。 而且,当美方还想继续玩“加税数字竞赛”时,中方却直接表态“不予理会”,潜台词是“您老自个儿演独角戏吧,我们没空陪练”,这份从容可比当年只会反复抗议要利落多了。 咱们现在已经完全脱离了他们的剧本,更像是在规则层面跟他的“单边主义”划清界限,2025年特朗普推动的税改法案,靠共和党两票优势才在众议院勉强过关,核心逻辑还是老一套——靠减税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可中国根本不吃这一套,你搞单边关税,我就往WTO递诉状。 要知道,美国在WTO当被告时,败诉率常年维持在75%以上,中方这几年连着追加了11起诉讼,每一次都拿着多边规则的尺子,把美方“我即规则”的霸道脸抽得啪啪响,特朗普当年动不动就嚷嚷“WTO对美国不公”要退出,中国却闷头用这个平台赢官司、拿裁决,这种反差本身就是最彻底的拒绝——你要玩“我说了算”的独裁游戏,我偏用“大家说了算”的多边规则跟你耗,看谁先撑不住。 回头看,中国这套应对逻辑,算不上对美国的“模仿”,更像是被极限施压逼出的“进化”,美国当年靠制定规则拿捏世界,现在中国只是把这套玩法捡起来,还加了点“多边共赢”的佐料。 毕竟,特朗普那种“我赢你输”的霸道作风,早被全球多数国家嫌弃了,中方用关税反制回应关税讹诈,用多边规则对冲单边主义,用新合作网络替代旧秩序,每一步都踩在美方痛点和全球需求的交叉点上,这不是突然变强,而是之前总想着和气生财,被美方逼到墙角后才明白:对付不讲理的人,先得把自己的工具箱装满,再把规则话语权攥在手里! 而这种规范改写的势头,往后也只会更清晰,美国还在为税改法案的两票之差纠结,中国已经带着36个“丝路电商”伙伴玩出了“数字贸易新规则”;美方的补贴填不平农业亏空,中方的CIPS还在悄悄扩容,连中东的石油贸易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 说到底,全球商业规范从来不是谁的祖传家产,谁能提供更稳定的合作框架,谁能拿出真金白银的投入,谁能让更多国家分到好处,规则就会跟着谁走,中国不过是看清了这点,顺势而为罢了,至于特朗普那套“加税、退群、耍威风”的老办法,早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毕竟现在的世界,早不是谁嗓门大谁说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