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灰溜溜赶出白宫的泽连斯基态度发生360度大转变,称“准备沿实际交火线结束冲突”

未央秘史 2025-10-24 14:43:03

被灰溜溜赶出白宫的泽连斯基态度发生360度大转变,称“准备沿实际交火线结束冲突”。而在此之前,他强烈要求俄罗斯撤出乌东四州以及克里米亚,并要求俄罗斯付出高额战争赔款。 泽连斯基这态度转变确实够戏剧性,前阵子还把“收复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挂在嘴边,连俄罗斯的战争赔款都算得明明白白,仿佛下一秒就能把战线推回2022年之前,转头就松口说“准备沿实际交火线结束冲突”,这前后反差简直像换了个人。 但这哪是什么突然想通了,分明是现实的巴掌扇得太狠,再不低头就撑不下去了,最先给逼到墙角的是战场形势,这玩意儿骗不了人。 2023年夏天乌军那场轰轰烈烈的扎波罗热大反攻,本想靠着西方援助的装备搞个“单点突破”,结果精锐部队从大诺沃西尔卡出发,打了半天不仅没拿下目标,反倒把这个反攻基地变成了俄军的战略跳板。 到了2024年,俄军直接开启“多点开花”模式,先是拿下阿夫杰耶夫卡这个要塞,接着又夺下恰索夫亚尔,一路把前锋推到波克罗夫斯克外围,等于跨过了乌军经营十年的堡垒群。 俄国防部的数据摆着,2024年一年就控制了约4500平方公里土地,顿涅茨克、卢甘斯克那些地方一口气拿下74个居民点,库尔斯克州也抢回14个。 乌军想反击,8月突袭库尔斯克占了1100平方公里,结果很快又陷入消耗战,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间接让俄军在9、10月加速推进,进攻速度都回到2022年冲突刚爆发时的水平。 更要命的是兵员问题,英国《卫报》都报道了,2024年北约训练的几个乌军旅居然出现成建制逃亡,“逃兵危机”闹得沸沸扬扬,前线人手和弹药都严重不足,连45岁的老兵安德烈都得带着病体作战,这种状态下还喊着“收复全部领土”,未免太不切实际。 战场拉胯的同时,西方外援这根“救命稻草”也快断了,美国国会之前批准的1130亿美元援助看着不少,但2024年拜登政府提交的600亿美元对乌援助法案直接卡在众议院,共和党人拿着美墨边境问题当筹码,连投票都取消了就宣布休会。 泽连斯基自己都抱怨,美国2024年的援助计划只拿到了10%,这点钱连填前线的弹药窟窿都不够。 欧盟那边更不靠谱,承诺3月前交付100万枚炮弹,最后只凑出52.4万枚,刚到一半。 更关键的是美国政坛变天,特朗普上台后直接提名凯洛格当俄乌问题特使,这人早就放话要拿军援当筹码逼双方谈判,还公开说20年内不接纳乌克兰入北约——要知道泽连斯基之前还想靠加入北约找安全保障,这下等于被直接泼了冷水。 为了要援助,泽连斯基都得给特朗普写“道歉信”,美乌会谈后发的声明里满是“感谢特朗普总统”,连“俄罗斯侵略”这种以前挂在嘴边的词都不敢提了,这种姿态上的软化,本质就是兜里没粮后的无奈。 国内的民意风向也变了,老百姓不再像冲突初期那样一门心思要“战斗到底”,盖洛普的民调很能说明问题,支持通过谈判尽快结束战争的乌克兰人从一年前的27%飙升到52%,而决心战斗到胜利的比例从63%跌到38%。 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数据更直接,愿意忍受战争长期化的民众比例从2月的73%降到63%,这还是首次下滑。 哈尔科夫的居民康斯坦丁说的话很实在,他住的公寓附近遭过炮击,窗户全碎了,“不想每日每夜听着炮火声变老,因为总有一天它会击中我的家”。 对于泽连斯基来说,民意是执政的根基,当初靠强硬立场凝聚起来的共识正在松动,要是还硬扛着不松口,说不定国内先出问题。 经济上的压力更是肉眼可见,乌克兰GDP在2022年跌下去后,2023年虽然有所回升,但全靠西方援助撑着。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冲突爆发后乌克兰经济严重依赖外部输血,一旦美欧援助跟不上,政府运行都成问题。 虽然没有2024年的具体通胀数据,但看看周边国家的情况,再想想前线每天烧掉的军费,不难想象普通民众的生活有多难。 以前还能靠“收复领土”的口号让大家忍一忍,现在战线僵持、援助缩水,再画大饼没人信了,毕竟饭都快吃不上了,谁还在乎遥远的克里米亚。 这么多因素凑在一起,泽连斯基的态度不变都难,以前有西方援助兜底,战场还有点还手之力,国内民意也支持,自然敢喊硬话;现在俄军在前线压着打,外援卡在路上,老百姓盼着和平,自己还得给美国新总统写道歉信换援助,这种时候再坚持“寸土不让”,无异于自寻死路。 所谓“准备沿实际交火线结束冲突”,说白了就是认清了现实——打不动了,也耗不起了,与其等彻底崩盘,不如借着还有点谈判筹码的时候见好就收。 毕竟对于政客来说,保住权力比空喊口号重要得多,至于之前要求的撤军和赔款,只能先咽回肚子里,以后能不能再提,还得看别人脸色。

0 阅读:4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