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台湾很可能走解放天津的路子。即:解放军通告台湾交权的最后期限,期限内台湾置若罔闻依然备战,最后期限一过,解放军发起武装进攻,三天后台湾解放。 当年傅作义集团50万人被分割在北平、天津一带,天津由陈长捷带着13万兵力驻守,城里修得跟堡垒似的,高墙深壕加密密麻麻的碉堡,外围还有18个据点层层防护,临海的塘沽港还能随时接收补给或撤退,陈长捷当时放话说“打三个月都打不下来”。 解放军东野集中34万兵力,先扫清外围据点把守军压缩进城,还三次派代表谈判劝降,明确给出和平解决的机会,这就是先礼后兵的通告意味。 等对方拒不投降,1月14日上午10时总攻发起,用“东西对进、拦腰斩断”的战术,仅29小时就拿下天津,13万守军要么被歼要么被俘,我军伤亡才2万多,市区大多建筑还完好无损。 这场仗的核心就是:给期限、亮底线,对方顽抗就速战速决,既打垮军事力量,又减少额外损失,现在看台海,这逻辑简直是异曲同工。 台当局这些年把台湾打造成所谓的“刺猬堡垒”,说防空导弹数量仅次于以色列,能凑出数十万兵力,表面上跟当年陈长捷守天津的心态一样,觉得有工事有兵力就能撑一阵。 可实际情况早露了怯,之前被当作前沿堡垒的金门,驻军从鼎盛时的十万多人减到现在不足三千,连精锐的“海龙蛙兵”都撤到了澎湖,美军顾问也跟着跑路,说白了就是知道离大陆太近,真被围住根本等不来支援,守不住也跑不掉。 台军自己的推演都承认,解放军掌握制空权后,前沿岛屿守军就是“全军覆没”的份,现在金门海警都常态化巡航了,那些残存的防御工事早成了摆设。 更有意思的是台军的兵源问题,2025年志愿役招募都没达标,辞职率涨了37%,不少单位缺编超40%,这样的部队想守岛,恐怕比当年陈长捷的13万残兵还不靠谱。 解放军这边的准备早就不是当年的水平,但“先礼后兵、速战速决”的思路没改。 当年打天津靠34万大军,现在解放军光先进战机就有3000多架,歼-20、歼-16随便拉出来都是压箱底的家伙,而台军那400多架战机大多是老旧型号,真要是对峙起来,制空权用不了多久就能拿下。 海军更不用说,3艘航母加数十艘055大驱,比台军那几艘基德级驱逐舰强了不止一个档次,想把台湾团团围住断了外部补给,根本不是难事。 更关键的是登陆能力,之前大家担心重装部队上岸慢,现在36艘滚装船一起动员,能拉11个合成旅、8万人的兵力,单船就能装数十辆主战坦克,配合桥式登陆舰还不用依赖码头,2小时就能投送2到3个重装旅控制72平方公里的登陆场,滩头站稳脚跟跟玩似的。 当年刘亚楼敢说“三天拿下天津”,现在解放军的实力,说三天解放台湾真不是吹的,毕竟装备代差摆在这,台军连滩头决战都不敢想了,早就琢磨着把主力撤到内陆,可兵力一分散,更经不起打。 再看外部因素,当年傅作义指望天津撑着,暗地里盼着外部支援,现在台当局也抱着同样的心思,盯着美军在关岛、冲绳的5万驻军,还有菲律宾那几个离台湾才几百公里的美军基地。 可解放军早就把这层算进去了,当年打天津先封死塘沽港断退路,现在对付外部干涉,东风-26、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能覆盖关岛和冲绳,美军的萨德、爱国者导弹在饱和攻击下根本扛不住。 日本之前搞兵棋推演,叫嚣要“击沉双航母”,可真打起来,他们的九州、冲绳基地首先就得挨导弹,推演里自己都承认要丢200架飞机、1.3万人,这代价他们未必扛得住。 美军第七舰队虽有航母,但解放军航母编队能守在台湾东部切断海上通道,无人机母舰还能放无人机群猎杀目标,等美军从太平洋深处调兵过来,恐怕仗都打完了。 这就跟当年打天津一样,先把对方的后路和念想全掐断,剩下的就是瓮中捉鳖。 台当局要是真像当年陈长捷那样置若罔闻,抱着侥幸心理备战,那解放军发起进攻的节奏只会更快。 当年天津战役前三次谈判劝降,仁至义尽后才动手,现在对台湾也是一样,一直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会容忍“台独”。 真到了下最后通牒的时候,就是给台当局最后的机会,一旦过期,海空封锁先到位,导弹精准打击关键军事设施,接着重装部队快速登陆,城里的防御点根本来不及反应。 台军那些所谓的“纵深防御”“无人艇战术”,在绝对实力面前不值一提,金门撤军已经暴露了他们的底气不足,真打起来只会溃得更快。 当年天津战役打完,傅作义见没了指望,很快就同意和平解放北平,这就是速战速决的威慑力。 现在解放台湾要是走这条路,三天拿下不仅能减少伤亡和破坏,更能快速稳定局势,让外部势力没机会插手。 台当局别以为能学陈长捷顽抗,时代早变了,解放军的实力、战术都不是当年可比的,真等最后期限一过,再想回头就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