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以色列军方封杀中国车!   8月5日,以色列国防军一纸禁令,所有中国制造车辆,无

以色列军方封杀中国车!   8月5日,以色列国防军一纸禁令,所有中国制造车辆,无论是长城、吉利还是比亚迪,即刻被禁止进入以色列军事基地,以方给出的理由堪称“科幻大片”:车辆内置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可能“实时传输基地画面”,甚至暗示“驾驶座下的电脑比导弹更危险”。   这场突如其来的“封杀令”,让中国车企和全球网友集体懵圈:一辆电动车,咋就成了比导弹还危险的“战略武器”?   以色列军方的“安全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25年7月,吉迪奥尼姆通信兵团基地曾发现一辆中国电动车频繁传输数据,尽管车企强调数据加密且符合国际标准,但以方仍坚持“宁可错杀一千”。   这种“莫须有”的指控,暴露了以色列对智能汽车联网功能的深层恐惧,在无人机蜂群战术横行的现代战场,一辆能联网的电动车,理论上确实可能成为“移动数据终端”。   早在2025年4月,英国便颁布了针对中国车辆的类似禁令。以色列此举似在“紧跟盟友步伐”,当美国商务部警告“中国智能汽车可能用于军事侦察”时,其禁令成了递向美国的“投名状”。   毕竟从2021年劝退中国5G合作,到2024年黎巴嫩BP机爆炸事件,以色列在“技术安全”上的双重标准早已饱受争议,自己能把民用设备改造成炸弹,却指控中国车是“间谍工具”,这波操作堪称“贼喊捉贼”。   禁令生效后,以色列国防军人员彻底“懵圈”,更尴尬的是,以色列军方此前已采购600多辆中国电动车,如今这些车只能“退居二线”,前线后勤效率因此下降20%。   而在民间市场,中国品牌电动车2025年前五个月卖出近4万辆,占据以色列81.2%的市场份额,禁令虽未波及民间,但军方的“示范效应”已让部分消费者犹豫“今天军队禁车,明天会不会轮到我们?”   以色列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科技焦虑症”发作,在智能汽车时代,摄像头、传感器、联网功能是标配,全球主流车企的技术架构大同小异,以色列若真担心数据安全,为何不要求技术检测或合作监管,而是一刀切地禁止?   这种“宁可错杀”的粗暴手段,暴露了其更深层的战略焦虑,在中美科技博弈中,以色列选择站队美国,哪怕牺牲自身利益也要表忠心。   但这种“安全幻觉”能持续多久?中国车企已推出“军事区域模式”,可物理关闭摄像头和数据传输,小鹏承诺将服务器数据本地化存储,并接受以色列军方审计。   当技术合规成为现实,以色列的禁令只会显得愈发荒诞,更讽刺的是,特斯拉在华因“数据安全问题”多次召回,却未在以色列面临类似限制,这种双重标准,让所谓“安全审查”沦为意识形态的遮羞布。   说到底,这场闹剧折射出21世纪战争的新现实:科技竞争、政治博弈与军事冒险交织成网,而普通民众和士兵则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当以色列的激光防御系统与美国的间谍飞机在加沙上空盘旋时,或许我们更该思考:在数据主权的争夺战中,如何避免让技术进步沦为政治操弄的工具?毕竟车轮滚滚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真正将技术进步隔绝在停车场外。

评论列表

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 2
2025-08-09 21:43
咋车也可以传送加密数据,为什么要获取数据?前几年车没有传输数据不也开得好好的吗?以色列的行为具有一定理由。中国的重要设施也该排除外国车辆进入!
针尖儿
针尖儿 1
2025-08-09 07:34
中国人造的车在俄罗斯、非洲和中东一些地区及中国周边国家有销量,但在欧美等国家看来可能会认为是赝品,因为基本上靠抄袭他们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