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奂的龙椅还没坐热乎,他亲爹燕王曹宇就做了一件跌破所有人眼镜的事——恭恭敬敬地向自己的皇帝儿子递上奏表,俯首称臣!这事儿听着就荒诞透顶吧? 但别急,咱得把来龙去脉捋清楚。 时间回到甘露五年(260年)五月,曹魏的第四位皇帝曹髦,因为不甘心做傀儡,试图反抗权臣司马昭,结果被当街刺杀。曹髦是谁?他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东海王曹霖的儿子。 皇帝突然被杀,国家不能一日无主。手握大权的司马昭立马召集朝臣商议,最终拍板,把燕王曹宇的儿子曹奂扶上了帝位,这就是魏元帝。 那么曹奂又是何许人也?他是曹操的亲儿子曹宇所生,所以曹奂是曹操的孙子。 问题来了,辈分乱成一锅粥!刚死掉的前任皇帝曹髦,是曹操的曾孙。而新登基的曹奂呢?按辈分算,他可是曹髦的堂叔!前任皇帝得管现任皇帝叫叔叔,这皇位传承的辈分,乱得让人直挠头。 这事儿表面滑稽,骨子里全是司马昭的算计。他选曹奂接班,可不是随便抓个人凑数。曹髦为啥被杀?不就因为他不听话想反抗吗?司马昭要的,就是一个绝对安全、好控制的“橡皮图章”。曹奂年纪轻轻(即位时约15岁),没啥根基,辈分虽高却毫无实权经验,简直是完美的傀儡人选。司马昭这手玩得真叫一个绝——立个“长辈”当皇帝,辈分压人,又确保他翻不出掌心。辈分乱套?那不是疏忽,是精心设计的控制手段! 核心问题直指司马昭膨胀的野心。曹髦之死不是意外,是权力绞杀下的必然。司马昭假模假样地和朝臣“商议”,实质就是他一言堂,曹奂能上位全凭司马昭点个头。这哪是选天子?分明是挑个提线木偶! 更讽刺的是曹宇上表称臣。亲生父亲给儿子磕头,这在极端重视孝道和纲常的古代,简直是礼崩乐坏、人伦惨剧!曹宇为啥这么干?怕呀!司马昭权势熏天,屠刀刚沾着曹髦的血。曹宇不赶紧表忠心,下一个脑袋搬家的很可能就是他。这出荒诞剧,把曹魏皇室最后的尊严和力量剥得精光。曹操一世枭雄打下的基业,传到孙子辈,皇帝成了摆设,实权旁落,连基本的伦常都维持不住了,可悲可叹! 深挖一层,辈分混乱绝非小事,它赤裸裸暴露了曹魏继承制度的彻底崩坏。按正常宗法,皇帝驾崩无子,也该由他同辈兄弟或子侄(即曹髦的平辈或晚辈)继位。司马昭偏要选个“叔父辈”的曹奂,图啥?图的就是曹奂远离权力核心、年幼无知、易于操控。曹宇的称臣,更是司马昭导演的一步妙棋——连皇族长辈都俯首帖耳,等于公开宣告司马家才是真正的主子。 这套组合拳,表面尊奉曹魏,实则釜底抽薪。曹操若泉下有知,看到子孙沦落至此,怕是要气得活过来。批判地说,司马昭的操作,加速了曹魏的灭亡,为后来他儿子司马炎轻松篡位铺平了道路。在权力面前,辈分伦常都成了可以随意扭曲的工具,亲情?不过是冰冷的政治筹码罢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