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趁妻子不在,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殊不知正是他的这一壮举,造福了无数病患!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0年的徐州,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麻醉科主任王延涛坐在自家小院的藤椅上,手里攥着一个小纸包。 纸包里是4克晒干的曼陀罗花,这种开着艳丽花朵的植物含有致命的莨菪碱,民间俗称"蒙汗药",他的妻子刚出门买菜,院子里只剩下蝉鸣和心跳声。 王延涛不是不知道风险,作为医生,他清楚4克曼陀罗花足以让成年人出现幻觉、昏迷甚至死亡。 但当时全国正面临麻醉药品严重短缺的局面,许多病人不得不忍受没有麻醉的手术痛苦。、 传统麻醉药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基层医院根本用不起,他翻阅古籍时发现,《本草纲目》记载曼陀罗花有麻醉效果,但具体剂量和用法早已失传。 水杯里的粉末渐渐溶解,王延涛盯着浑浊的液体看了很久,他想起上周那个截肢的年轻战士,手术时咬断了三根木棍,想起产科里那些疼得撕心裂肺的产妇。 想起自己导师说过的话:"医者的天职就是替病人试险。"端起水杯一饮而尽,他特意把病历本摊开在桌上,上面详细记录着服药时间和预计症状。 半小时后,世界开始扭曲变形,墙壁像水波般晃动,妻子的呼唤声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他强撑着在病历上写下"口干、瞳孔放大",随后陷入混沌。 在生死边缘挣扎的72小时里,他断续记录下心率、血压和意识状态的变化,直到在病房醒来时,手里还攥着写满数据的纸条。 这次冒险换来珍贵的一手资料,王延涛发现曼陀罗花在特定剂量下能产生理想麻醉效果,而过量0.5克就会致命。 经过三年临床试验,他研制出"复方曼陀罗麻醉剂",成本仅为进口麻醉药的百分之一。 1978年这项成果通过卫生部鉴定,在全国推广后,仅当年就使300多万台手术得以开展。、 如今在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博物馆里,陈列着那个发黄的病历本。玻璃展柜前的解说牌写着:"这是中国现代麻醉学的重要里程碑。" 王延涛晚年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只记得《大医精诚》里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这种以身试药的精神在医学史上并不罕见,李时珍尝百草写《本草纲目》,屠呦呦为验证青蒿素安全性主动试药。 但王延涛的特殊之处在于,他将传统毒药转化为现代医学利器,用科学方法破解了古籍中的模糊记载,当年那包曼陀罗花,最终绽放成了千万患者的希望之花。 信源核查: 徐州医科大学官网《麻醉学科发展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79年第3期《复方曼陀罗麻醉剂临床研究报告》 央视新闻客户端《医者仁心》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