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养老消费补贴“及时雨”,更盼保险“长流水”

凝聚智慧与决心,加速构建可持续的长效保障机制,失能老年人与负重前行的家庭,才能获得那份抵御岁月风霜的安宁与尊严。

图源云南网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曹灿辉

近日,民政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以消费补贴形式支持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本次项目补贴对象为经统一评估为中度、重度和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补贴项目包括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

这份“真金白银”的消费补贴,对失能老年人家庭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无数被护理费压弯脊梁的普通家庭得以喘息。同时,也激活了养老服务市场,为消费升级注入新动能,堪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大步跃升,可圈可点。

不过,当前补贴政策多呈现“短期化”特征。资金依赖年度财政预算,经济波动时或面临不确定性;各地标准不一,评估认定与补贴额度差异显著;更缺乏刚性法律保障,政策延续性存疑。当失能老人护理成为一场平均长达数年的“持久消耗战”,仅靠“及时雨”式补贴,其保障深度与持久力皆显不足。

失能老年人消费补贴“及时雨”,更盼保险“长流水”。唯有以制度为渠,方能源源长流。事实上,国家层面早已为此布局。在《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更将“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列为重要任务。这是对补贴政策的战略升级,更是制度性保障的“定海神针”。

让失能老年人消费补贴“及时雨”汇入“长流水”,关键在加速制度衔接与深化协同。一方面,可探索将财政补贴年度结余部分按比例划转至地方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既缓解财政压力,又为保险制度“蓄水开源”。另一方面,整合卫健、民政、医保等部门资源,建立全国或省级层面统一的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与信息互认平台,避免老人重复评估之苦,也为补贴与保险待遇的平滑衔接扫清障碍。此外,推动现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机构优先接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体系,对承接补贴与保险服务的优质机构予以叠加支持,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