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五苓散,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经方!人体有一套非常精密的运行系统,不仅不会照书生病,还

五苓散,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经方!

人体有一套非常精密的运行系统,不仅不会照书生病,还虚实夹杂、病因和变证繁多,治起来非常棘手。但医圣张仲景能执简驭繁,抓住主要症状,治疗一系列病症。

比如,人体水液代谢失常,可以停留在人体许多部位。水停留在上焦,就会出现头晕;水停留在中焦,就会出现心下痞、心悸、口渴想喝水但喝下去马上就吐出来;水停留在下焦,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水停留在皮肤,就会出现水肿、湿疹;水还可停留在肺、胃……

但是,医圣张仲景却可以用五苓散治疗以上病症。五苓散: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5克,桂枝6克,猪苓10克(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五苓散虽然名为散,但临床常用水煎作汤剂,作散剂则需将五味药捣为散末,每次服6-10g。

我们从能量层面来解读这个方子:

第一梯队,重用泽泻为君药,用泽泻甘淡之味来渗湿利水,让水饮从小便出。归胃经,故胃中有停饮常常用泽泻。

第二梯队,用猪苓、茯苓为臣药,协助泽泻,加强利水渗湿的效果。猪苓不仅利尿作用强,还能滋阴解渴,要是需要利尿的同时还有口干口苦等症状,常常都用猪苓。茯苓,药性平和,利尿常用它,茯苓还常用于停饮导致的心悸、心跳。

第三梯队,用白术、桂枝为佐药。一方面,白术偏温,入胃经,通过健脾来运化水湿,以土制水。另一方面,通过桂枝温阳化气来利水,并且通过外散风寒把风寒散出去了,毛孔才能顺利开放,毛孔一开,水在体内就不是真空状态了,就容易往下走。就好比,厕所堵住了,用搋子按压并拔出后,厕所就通了,这就是中医提壶揭盖法的原理。

整个方子5味药,以甘淡渗利为主,佐以温阳化气,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特别的是,五苓散不只是单纯的在利水,还通过健脾、温阳,促进脾的吸收、肺的布散,把有形的水化为无形的水。

通过拆方,我们就能很清晰地知道这个方子的原理了,但尽管知道原理了,相信很多朋友还是不会用这个方子,毕竟五苓散的治疗范围实在是太广了。

五苓散的典型症状为微热口渴、小便不利,伴有汗出、呕吐、心悸、癫眩、泄泻、头痛、水肿、头晕眼花。

其中,口渴,包括口渴而不喜饮水或喜热饮、消渴或烦渴、喝水即吐、胃中有振水声;小便不利,包括小便量少之排尿时间短、排尿次数少、尿液色黄或混浊,小便不爽之欲尿而不得出、排出无力、尿细如线、尿道疼痛灼热、

如果按病名来判断,那就更多了,以下病名供大家参考:

1.水逆证

口渴想喝水,但喝了水又会吐出来。因为水停在中焦,阻遏阳气,阳不得气化水津,水津不得上呈,这种情况下,会想喝水。但是,胃里边本身就有水,两水不相容,就会出现喝了就吐这种情况。

2.水泻

大便稀、如水,而小便黄短。可见于夏秋季的胃肠型感冒、急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等。

3.水胖

可见于虚胖型的肥胖患者,多伴有浮肿、腹泻以及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尿酸等。

4.糖尿病

五苓散可治疗消渴、小便不利,原文为“微热消渴者”“烦渴者”“汗出而渴者”“渴欲饮水”,与糖尿病的烦渴、多尿相同,原文为“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

5.痛风

痛风多由饮食肥甘鲜美导致,患者多怕热、多汗、腹泻、口渴,与五苓散的治疗范围一致。

6.慢性肝病

可用于慢性肝炎之腹泻、面黄、舌淡。如果有轻度黄疸,加茵陈蒿;如果是重度黄疸,加赤芍;如果有肝硬化,合当归芍药散;如果有腹水,合真武汤、牛膝等。

7.顽固性头痛

原文为“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

8.眼病

可用于玻璃体混浊、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视神经乳头水肿、夜盲症、急性泪囊炎等。比如,假性近视,是因为水饮停留在头部,水为阴,易袭阳位,导致眼睛内部肌肉不能正常收缩,用五苓散,可以把水邪排出去。

9.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患者,不仅口干、眼睛干涩,同时伴有浮肿、大便不成形、舌胖有齿痕、口干腻等。是水饮停在上焦,阻遏阳气,阳不得气化水机,水不得上呈,服五苓散后,口内津液常常会增加。

10.口腔扁平苔藓

可用于粘膜白明显水肿、色淡、充血不明显、舌胖大边有齿痕的患者。

11.分泌性中耳炎

常常合小柴胡汤治疗以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

12.皮肤病

可用于皮肤湿疹、水疱,伴口渴、小便不利、腹泻、多汗等。比如皮肤湿疹,就是水饮停留在皮下。

13.晕车

一说到晕车,每个人都不陌生,很多人以为晕车没办法治疗,但其实晕车大部分是因为上焦有水,一乘车颠簸,就容易吐出来。在乘车前喝一次五苓散,这次乘车就会减轻或者不晕了。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临床应用远比我列的还要多,但是不建议大家看病名去套方子。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还是应该从症状入手,只要是微热口渴、小便不利,就可以考虑使用五苓散。

评论列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4
2025-07-18 15:16
中医好历害的低估.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中医這点做到啦。能天天出來宣传大家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呢,这点中医还是做到啦。你要是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是不对,那他们就会说你不爱国,汉奸等等。这点中医们也做到啦。有那些呢(守护冰锋、 明月几时有、 呦呵你哪位啊、YANG、梵醒、长青树、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蓝染惣佑介、 人生几何、 观海听潮、 冷℡夜、在梦里、渡我、 用户15xxx53、AAA、吴国明、 帅蛤蟆、没有昵称)。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