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2年,一名志愿军战士偷偷顺走一袋美军的地雷,兴冲冲地带回阵地向连长请功。可

1952年,一名志愿军战士偷偷顺走一袋美军的地雷,兴冲冲地带回阵地向连长请功。可没想到连长一看,脸色大变,严厉呵斥道:“赶紧给人原封不动送回去!”[凝视] 1952年朝鲜战场上,一个炊事兵因为捡了颗美军地雷差点被连长处分,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改变了整个战局。 那年冬天,志愿军第19兵团556团3营8连的阵地前,美军埋了不少新式地雷。这些家伙专门对付步兵,已经让好几个战友受了伤。 姚显儒是炊事班的老兵,甘肃庄浪县人,以前给地主放过牛。1949年宁夏战役时被解放军俘虏,后来自愿参军。 那天傍晚,姚显儒去溪边打水,意外发现雪地里露出半截铁盒子。他一看就知道是美军地雷,心想要是能弄明白这玩意儿的构造,晚上摸哨就安全多了。 这个胆子大的老兵用刺刀小心拨开积雪,发现地雷连着根细铁丝。他竟然用随身的剪子把铁丝剪断,把整颗地雷装进了行军锅里。 回到阵地,姚显儒兴冲冲地找连长王永年:“连长,我搞来个洋玩意儿!” 王连长一看脸都绿了,当场就急了:“姚显儒!你小子不要命了?赶紧给我送回去!” 原来这种M2A4地雷有防移动装置,稍微碰一下就可能爆炸。王连长参加过解放战争,见过这种美制地雷的厉害。 虽然被连长骂了一顿,但姚显儒对地雷产生了浓厚兴趣。接下来半个月,他每天趴在雪地里观察美军的巡逻路线,用木棍远距离试探地雷的反应。 有一次为了看清引信结构,他用绳子拴住地雷,自己躲在十米外的弹坑里慢慢拉。这个做法现在看来很危险,但在当时条件下,也算是土办法解决大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2年4月,姚显儒总结出了“剪铁丝、稳托底、慢拆卸”的排雷方法。他自制了木钩、竹钳等工具,一个月内成功拆除122颗地雷。 更绝的是,他把拆下来的地雷重新布设在美军巡逻路线上,让敌人也尝尝自己地雷的滋味。 姚显儒还把自己摸索的经验教给全连战士,让大家都能识别6种美制地雷。这下轮到美军头疼了,他们的“地雷封锁战术”开始失效。 5月的一个夜晚,姚显儒带着排雷小组摸到美军阵地前,不仅拆除了30多颗地雷,还顺手牵羊带回两箱没开封的M2A4。 这次连长没再骂人,而是连夜组织全连学习姚显儒的排雷技术。很快,“地雷大搬家”战术在整个志愿军中推广开来。 战后有人专门研究过姚显儒的排雷方法,发现他摸索出的技术比美军教程还安全。美军培训时强调必须用专用工具,而姚显儒发明的竹片稳定法,用战地随处可见的材料就能操作。 这个放牛娃出身的战士,后来被授予“二级排雷英雄”称号。他的土办法还被写进了解放军工兵教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工兵战士。 姚显儒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战争中的创新往往来自基层官兵的实践智慧。面对新技术、新装备,不能只是害怕,而要想办法去了解它、征服它。 当年那个被连长骂的炊事兵,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不仅保护了战友的生命,还为部队贡献了宝贵的排雷经验。 如今在军事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姚显儒当年使用的自制排雷工具。那些简陋的竹钳、木钩,见证着志愿军将士在极端条件下的智慧闪光。 正如老连长王永年回忆时说的:“当时骂他是怕他送命,没想到这小子真把洋玩意儿给治服了!” 你觉得像姚显儒这样的“土专家”,在现代战争中还有用武之地吗?   信源: 中国军网——志愿军英雄传②|“起雷英雄”姚显儒:搬起敌人的地雷炸敌人;甘肃灵台门户网——姚显儒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