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深圳地铁客流连破千万的背后,还有这份城市温度|深政一周

本周,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含有轨电车)客运量连续3天超千万人次。

这是深圳地铁的“大事”,也是深圳速度的直观体现。

还有一件与深圳地铁有关的“小事”,折射一座城市的温度。

深圳地铁的一件“大事”与“小事”

深圳地铁客流量这一纪录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深圳地铁首次在普通工作日客流量破千万,而且连续3天破纪录,这意味着深圳地铁客流破千万将成为新常态。

今年以来,深圳地铁客流增势强劲,已累计23次单日客流破千万人次。其中,6月客运量、进站量均跻身全国前三。

地铁客流量,作为一种常用的衡量城市活力的指标,它直接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各类资源、机会和服务的利用程度。当地铁客流量大幅增加时,这意味着更多的人涌入城市。

数据显示,2025年初,深圳就业登记人数突破1270万,占常住人口比例接近70%,庞大的就业人口与地铁通勤需求相伴相生。

也就是说,地铁客流多,是城市对人有吸引力的直观体现。

地铁车厢里运载着千万客流量,而地铁站为建筑工人开放“纳凉区”,更是超大城市“人文关怀”的具象化表达。

最近深圳持续高温,午间时段,有网友在深圳地铁内看到不少建筑工人在地铁通道内纳凉。事实上,在确保客运服务质量和列车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深圳地铁已经在部分地铁站为市民贴心设置了纳凉区,还配备了桌椅、温水和防暑药品。

深圳的做法,受到央视的关注。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赞扬深圳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深圳是一座有爱心的城市”“深圳很有温度”。

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城市的温度,就藏在每一个被看见、被尊重的细节里。

地铁设置纳凉区这一小事,通过精准回应市民的需求,传递“平等、包容、共享”的城市价值观,更通过情感联结与社会互动,构建了更具凝聚力的城市共同体。

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客流量创新高

与此同时,深圳的航运交通也迎来破纪录的好消息。2025年上半年,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客流量突破300万人次,航班量超2万架次,均已超过2019年同期,创下了开航以来的新高。

从人、产、城的互动逻辑,城是人口与产业的承载空间与服务平台,包括交通在内的物理空间和公共服务等制度空间。

专家认为,交通客流量的高低,本质是城市经济活力、空间效率、公共服务、生态理念的综合投射。它不仅是“人多”的表象,更是城市通过高效资源配置、优化空间结构、提升服务品质,实现“人-产-城”融合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为了给人更好的承载空间,目前,深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达到595.1公里,而且还在持续加码,5号线西延、6号线支线二期、16号线二期、11号线二期(红岭段)、13号线一期北段、13号线二期北延有望在今年开通。机场方面,暑运期间还计划新开及加密暹粒、金边等多条国际航线。届时,深圳机场的国际及地区航点总数有望突破50个。

一艘巨轮从深圳离港

一座汽车城在深圳成长

本周,深圳产业也有破纪录的消息。

7月7日,全球第二大汽车运输船——比亚迪“深圳号”完成跨洋首航返回深圳小漠国际物流港。7月9日,比亚迪“深圳号”装载超6817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从深圳小漠国际物流港驶往欧洲,计划靠港比利时泽布鲁赫港。

据悉,此次靠泊作业创下舟山港和小漠港码头投用以来最大吨位、最大载车量双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在巨轮靠泊期间,7月8日,“车驰天下,材赋未来”产业投资促进大会在深汕特别合作区举行。比亚迪“深圳号”靠泊的小漠国际物流港正是位于该区。

在产业投资促进大会上,15个产业项目现场签约,涉及新能源整车热管理系统集成设备生产基地、汽车特种涂料及高端化工材料研发基地等。标志着深汕特别合作区朝着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核心承载区的定位加速迈进。

而在本次比亚迪“深圳号”装载的6817台新能源汽车中,1105台从比亚迪深汕基地生产下线出口,从工厂抵达小漠港装船仅需5分钟,实现“出厂即出港”。

把‘工厂-港口-海外’拧成一条高速通道,这样“厂港联动”“极速出海”的优势,加上链主比亚迪的引领,深汕特别合作区已经构建起一个千亿级的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深圳积极谋划培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带动了一座汽车城的腾飞。过去的四年里,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45.5%。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更是激增77.3%。

结语

“人、产、城”是城市发展的“铁三角”:产业是“骨架”,支撑城市的经济实力;人口是“血脉”,赋予城市生命力;城市是“容器”,为前两者提供空间与保障。本周,从深圳三件破纪录的事儿,我们得以一窥三者的协调发展,通过政策引领、空间优化和人文关怀,来实现“经济增长—人口红利—城市品质”的螺旋上升,最终迈向“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主笔/唐萍

排版/温维

审校/李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