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检查最常用的检测指标,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也是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标。正常人体中糖化蛋白可在4.0%~6.0%波动,患有糖尿病的时候才会出现升高。临床上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疾病主要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4.0%~6.0%。因为糖化血红蛋白不会受到空腹血糖、运动、饮食的影响,所以无需空腹抽血。不同年龄及人群的参考数值没有明显的差异。什么样的结果提示糖化血红蛋白异常?糖化血红蛋白在临床上不在正常范围区间的情况,此时则提示本指标异常。其异常一般与血糖异常有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为红细胞寿命,若红细胞寿命延长,就会增加葡萄糖和血红蛋白接触的时间,引起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反之若红细胞寿命缩短,就会缩短葡萄糖和血红蛋白接触的时间,导致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因此,部分非血糖因素(如贫血)也可能会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而不能客观反映血糖平均值。生理性对于本身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即使没有糖尿病空腹血糖也会逐年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略有生理性增高,但在正常范围内。一旦出现糖化血红蛋白不在正常范围内,都需要进一步就医,请专科医生判断具体情况。病理性糖化血红蛋白在临床上可出现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数值超过6.0%,提示血糖偏高,如果超过6.5%,提示可能有糖尿病;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数值低于4.0%,提示糖化血红蛋白偏低,一般见于频发低血糖或者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等患者。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均需要及时就医。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不准确?糖化血红蛋白受非疾病因素的影响较小,但某些疾病或者药物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任何影响血红蛋白寿命及变异的疾病如贫血,会导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偏低。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在进行该项检查时,其检查值可能会高于年龄较小的人群。监测方法不同有时在特定人群也会影响准确值。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结果如何解读?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在4.0%~6.0%,只有患有血糖异常(血糖升高或者低血糖)或者贫血时,才会出现偏高或偏低的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偏高或者偏低,对于糖尿病、低血糖、贫血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显示的近2~3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情况,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及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多用于糖尿病领域。但对于贫血患者(包括妊娠相关性贫血、肾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慢性病性贫血等)不具备明显的特异性,诊断糖尿病需要联合血糖测定、糖耐量试验,并结合患者血常规情况判断具体症情。糖化血红蛋白与哪些指标相近,有什么区别?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的指标名称和临床意义相近,均为糖尿病的辅助检查手段,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及血糖控制情况的评估具有较强的意义。但对于疾病的诊断,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又有如下区别: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的是2-3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情况,并且在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都将其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而糖化血清蛋白反映的是近2~3周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均可以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检查最常用的检测指标,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
冰枫评健康
2024-06-23 11:18: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