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国垄断近20年的汽轮机技术,差点让我国“华龙一号”核电站造不出来,现在外国人都来中国学习,这么大的难题,竟是我国一个女焊工搞定的?
信源:一座创造性的超级工程——透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商运的背后2021-01-30新华社
刘霞自小就品学兼优,备受父母和老师的殷切期望。
高考那天,刘霞虽有些紧张,但仍然发挥出了自己水准。填报志愿时,她按照自己的成绩选择了心仪已久的学校和专业。可是当录取通知书送达时,她的梦想却被突然打碎了。
通知书上赫然写着:甘肃工业大学焊接工艺与装备专业。看到这个令人费解的专业名称,刘霞顿时愣住了。
她原本志向远不止于此,从未想过会走上这样一条道路。焊工?这可是传统观念里男人的职业啊!
就在刘霞烦恼万分之际,父亲平和的话语传入耳畔:"不分男女,只要你用心去做,任何事业都是平等的。或许老天爷就是要你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呢?"
1989年秋,刘霞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甘肃工业大学。开学第一天,她就成了学校焊工专业里为数不多的女生。
她埋头苦读专业课,将课本翻烂至卷角开了口。实践训练时,她更是废寝忘食地反复操作,直到将理论知识完全消化掌握。
毕业后,她如愿进入了上海机床厂工作。刚踏入职场,前辈们便对这个"学生头"不抱任何期望。可是,刘霞以出色的焊接技艺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在工作之余,刘霞依旧勤恳钻研专业理论,终于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学位。仿佛还嫌自己的造诣不够深,她更是毅然前往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夯实了理论根基。
2007年,国家核电建设步入快车道,迫切需要突破焊接转子等关键核心技术。由于长期被国外厂商封锁,我国在这一领域一直被动挨打。
这项攻关任务最终落在了刘霞手中。接到指令后,她信心满满,预计用两个月就能攻克难题。可是,时间一再被拖延,失败也一次比一次彻底。
国外技术封锁让他们无从下手,整个团队步步维艰,看不到任何希望。
可就在这危机关头,刘霞用坚韧的意志和果敢的决心鼓舞着大家:"我们一定要掌握自主焊接技术,中国人绝不能永远依赖他人!"
刘霞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的攻关之路。他们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车间反复实验,汗流浃背、肌肤起皱。有时为了解决一个关键工序问题,常常几天几夜不分白天黑夜一直连轴转。
终于,在2008年,经过无数次失败后,他们终于突破了焊接转子工艺,而且比国外标准更高超!
突破焊接转子技术后,刘霞没有止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挑战的"华龙一号"核电项目。
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努力,终于在2009年,他们成功突破了这一世界性难题!此后"华龙一号"机组相继在多个国家建成投产,性能指标全面领先于国际同类产品,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几年后,当年极力封锁我们的德国机械专家闻讯后也亲自飞来,要求学习刘霞团队的先进焊接技术。
曾经的师徒关系,如今渐趋逆转。刘霞更是受邀出席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就自身经验和心得进行分享。
如今刘霞已经成为国内焊接界的领军人物,她用自己的成就彰显了女性在任何领域都可以与男性不分伯仲、实现自我价值。
这位普通山东姑娘用执着的奋斗和顽强的毅力,让中国制造在焊接领域实现了从跟随到领跑的跨越。
刘霞及其团队成员用执着追求和卓越成就,诠释了新时代劳动者的不懈奋斗精神,为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腾飞和崛起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代代普通工人凭着对事业的执着热爱和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战胜重重困难,攻克技术难关,创造出一个个中国智造的杰作。
正是这样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奋斗者,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如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