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按“三太穴”,给身体来次小放松
今天,木子直接切入主题。《黄帝内经》所记载的三处关键穴位,全都从属于肝经、肾经与脾经,它们可是气血流转的关键所在。太冲穴能平衡气机的升与降;太溪穴能固摄先天之元气;太白穴主管水谷精微的转化以及输送。
这三处穴位,相互之间协同作用,可保障能够维持着下肢气血的正常循环。足部的太白,另外太冲跟太溪,它们被一同称之为“三太穴”;《灵枢》曾讲到:“太者乃气血所聚集之处”。
三穴协同之效
太溪穴(肾经原穴)
《灵枢·本输》记载:“肾气始于涌泉,汇聚于...太溪”采用环形推揉手法,符合肾主水液的特性,有助于气血运行古人云“寒从足起”,寒冷季节尤需注意手足保暖
穴位自检
拇指垂直按压的时候,并且配合着足部屈伸的活动。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能够轻易地触及到明显的脉动,而且还会伴有足底温热的感觉;如果说按压的时候足跟出现了放射性的酸麻,那反倒显示出肾的功能状态不正常。
太冲穴(肝经原穴)
太冲在脚背和跖骨形成的凹陷,而且这里其实是能够很好地疏解肝气的关键所在区域。早上起床后,顺着骨缝的方向,去推动去按压而且还要结合呼吸节奏来调节。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的所道,“肝经...其原穴为太冲”。一般而言,久坐的人稍微按压就能起到理顺肝的机能,要是力度稍大些,就能够有效地改善气郁的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让身体更舒服,而且还能进一步增强肝脏功能,以此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操作时得把控好合适力度,还得让动作连贯又平稳,这么一来,既能够避免损伤皮肤,而且又能促进气血的运行。找准位置之后,根据身体条件调节按压力度,让力道能渗透到内里深层。
穴位自检
摸到脉搏后,稍微停留一下,停三秒钟,接着松开。一般来说,足背应该有温暖的感觉,并且这股温热感会慢慢延伸到脚趾头,这就表示肝经的气血流通比较顺畅。要是只有在脚踝附近才有温暖感,那就意味着肝胆经脉的气血流转不太顺畅。
太白穴(脾经原穴)
太白位于大趾内侧骨节的后方,此处乃是脾经气血聚集的地方。按压时要是觉着有沉坠感;而且酸胀会向足底进行扩散。《灵枢》中写:“脾为至阴之脏,其原在太白”的说法相应。
穴位自检
按压时若出现酸胀的感觉,而且这种酸胀感向足弓传导,那就提示脾经瘀滞;若仅仅是表皮有钝痛,并且没有传导现象,这样的话,就需要关注脾胃功能。
时辰选择
辰时(7-9时)推揉太白,趁着胃经活跃时段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
酉时(17-19时),着重于太溪,而且顺势而为地利用肾经旺盛的时段来振奋肾阳;其实稍作停顿,将句子拆开来看,更能轻松愉快地理解其中含义。在这个时段,通过对太溪的着重,能够借助肾经的力量,稍稍激发肾阳,达到更好的效果。
丑时前(1-3时)调理太冲,符合肝经流注规律调畅气机。选择适当时段养护,可提升效果。
晨起建议按太溪,→太冲→太白的顺序进行系统调理。运用柔和且连贯的手法来推动气血。规律地操作,能够增强效果,进而改善早晨的精气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